2012年的开春,饱受业绩下滑之困的李宁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拥有丰富零售行业运营经验及人才的TPG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资李宁。
2008年,借助李宁在北京奥运会上震撼全球的“飞翔”点火仪式,李宁在当年超越阿迪达斯,成为行业冠军,这一波“政策走势”辅助李宁延续到2009年。但2010年财年结束后,李宁却被安踏在盈利上超出6亿多元,于是李宁在2011年试图通过两轮不同幅度的涨价,来挽回局面,价格逼近阿迪达斯和耐克。涨价并没有给李宁带来利好。
2011年6月,李宁公司提出品牌重塑计划,并喊出Make the Change的新口号。但接踵而来的改变,却是产品库存积压、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的订单下降。而“90后李宁”的新品牌诉求也被不少营销人士认为操之过急。在品牌、营销、设计、质量等方面都还没有做得足够好的时候,李宁就在去年提出了十年内成为全球五大运动品牌之一的目标。
2012年2月3日,李宁宣布裁员。
近年来,李宁的首席执行官、首席市场官、电子商务部的总监三大主将换帅,内部管理上陷入分权与集权之困,由此引发的权利纠纷、责权不明等问题,
2012年3月30日,李宁公司发布年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大降65.2%,毛利率下滑至46.1%。在五大体育用品商中无奈垫底。
2012年,李宁最新春款上架就打折。
综合来看,李宁的经营困局来自内外交困,外部受到国内竞争对手和国际品牌的冲击,尤其源于自身,关键出在李宁于2008年至2011年间的粗放式扩张模式以及自2010年6月底李宁公司主动求变,进行品牌重塑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运营效率,进行组织机构优化及人员调整。但是时至今日,产品定位、与经销商关系、销量下滑、核心的管理团队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李宁公司的运作。
引入投资基金会是帮助其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李宁要真正走出困境还得依靠自身的努力。解决内部危机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