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王文明讲师,王文明联系方式,王文明培训师-【讲师网】
企管之道 企业家修炼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文明:从李约瑟的不解之谜看中国文化、教育革新之路
2016-01-20 5271
汉语“教育”一词的溯源

  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西文“教育”一词的溯源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从中国和西方对教育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是上行下效,是灌输知识给后来者,以便受教育者能够在传统规范内行事。中国的教育理念再加上统治者推崇的、变了形的“孔孟之道”、三纲五常,培养的自然是顺民,失去了创新力、想象力民众。人类的思维从教育的根本上就僵化了、歪曲了。因此中国发展到今天教育没有创新能力是很自然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是要在根源上下功夫的,这可不是一日之功,是整个文化的革命。中国历史上能有如此能量,短期搞文化革命的只有秦始皇、毛泽东两人。只可惜他们的文化革命是为了建立绝对的个人权威和神化,而不是培养全民的创新思维。毛泽东开始倡导百花齐放,大鸣大放时,知识文化届欢呼鸟跃,纷纷畅言。岂不知这是一个烟雾弹,敢说话的全部暴露了活跃的思维,从此一举歼灭,死伤无数。。。秦始皇则更加残暴,直接“焚书坑儒”。

西方的教育为“引出”,通过传授知识的手段把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思维”、“思想种子”引发出来。 由此可见西方的教育是激发个人潜在的思想能量, 西方14世纪以后在科技上的突飞猛进也就不奇怪了。

从教育的差异上来看中国,14世纪之前,中国古人的创新思维还有相对的得到保护,特别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出现空前的百家争鸣不是偶然的,那个时代是人类创新的环境最佳。各国都希望自己强大,新思维、新思潮此起彼伏,才有了诸子百家的局面。中国文化的根是创新的,而后来由于统治者的为了“皇家”的统治、世代相传,把中国文化的精华扭曲了,以至于从中国文化14世纪全球的强盛顶峰开始衰落,并越发一蹶不振。直到19世纪西洋人在创新思维下,带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新式杀人武器来强攻这块“肥肉”了。究其根源中国14世纪开始教育所培养的是服从和听话的大众;是不需要张扬个人智慧和思维的百姓,国家的社稷只能依赖于“贤明的君主”,和国民基本没有任何关系,所剩的权利就是下跪称臣。可惜、而且可怕的是开国君主有时贤明(创业时,年轻力壮是,需要集体智慧打江山时);有时变得昏庸(狡兔死时,防范他人夺权时,衰老时,狂妄自大时)。更为可怕的是开国的皇帝贤明,可谁也保不准以后的继承人贤明。从人类的历史来看,这种全民寄希望与君主贤明的统治是不科学,可中国人正是在这种体制下走过了几千年,并且死不变革,最终出现了个孙中山才推翻了帝制,可帝制的思想却要长期的清除呀。西方历史上也存在皇帝和皇权,皇帝们当然不愿意放下权利,但西方还是发展出一套君主立宪的制度来,这是人类的一大文化进步。

李约瑟曾提出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中华古国在十四世纪以前,无论是在文化、哲学、科技都引领地球,而之后却一蹶不振了?李约瑟的不解之谜其实没有什么不可解的,在十四世纪以前,中国以中华文化精髓“易经”、“道德经”的无限循环的创新精神为主线, 产生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十四世纪以后,帝王和既得利益阶层为了他们的统治, 扭曲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以至于失去了原有的创新力, 中国文化也从此开始逐步僵化,腐朽。答案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体制。今天中国依然面临这个改革。。。

中国的出路在于找到文化精髓“易经”、“道德经”,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思维;而这一改革和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于文化的复兴和教育的革新。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天津站 t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