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朱华讲师,朱华联系方式,朱华培训师-【讲师网】
行业:银行、医药专业:销售、管理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朱华:[转]讲师成长的四种不同的次第
2016-01-20 71164

“佛告诉迦耶,“菩萨摩柯萨分别开示大般涅槃,,有四相义。何等为四?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姻缘义。”

世尊在这里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原则,也阐述了讲师成长的四种不同的次第,

第一个原则就是自正。

什么是自正呢?正的又是什么呢?正的就是那颗心,就是儒家所说的需要“正心诚意”的那颗心。自正的目标是觉,自正就是自我觉悟,能够自己认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了解到自我价值,就能够自我受用。所以自正是根本。没有自正,无法正他,没有自觉,无法觉他。没有自正而想正他,犹如盲人指路,危险万分。

特别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上,只有一个真理,并无多个真理。虽无多个真理,却有万千法门。法门如果是有效的,一定会导向真理。这就是殊途同归的道理。那么法门是什么呢?法门就是导师在自正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他有特殊性,而真理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真理,透过独特的法门呈现出来。

所以我们衡量法门好不好,唯一的标准就是倡导者法门的人有没有自正。道理是很简单的,“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邪。“这就是俗语所说: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了。我们经常观察到,同样的话语,从不同的人口中讲出来,对受众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是因为影响我们并不仅仅是信息,还有信息背后的能量和状态。身心如一的训练师,在讲出那些话语时,他的心同样送出注意力。如果训练师在字正上工夫不足,在他讲述某些道理的时候,他内在是冲突的,或者是狐疑不信的,那心念的不一致就会削弱话语的力量。

所以什么叫做自正呢?自正以后的心是什么心呢?就是平等心、慈悲心、喜舍心、诚恳心、礼敬心,有这样的心,讲师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因为在这样一颗心的观照下,外部的世界就会了了分明,就会“如实知、如实见”。有了这样一颗心,才能像《金刚经》所说的菩萨说法“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能生万法。所以第一要义是自正。

第二个原则是:正他。

什么是正他?正他就是以心传心。自正之心犹如明月,他人之心犹如水体,不管它是大江小河,湖泊沧海,我以明月照之,水体自现明月。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的意境。正他就是用我的慈悲心,换他的慈悲心;用我的平等心,换他的平等心;用我的礼敬心,换他的礼敬心。换句话说,我要正他,必先自正。如果观察到学员没有礼敬心,那必然是我的礼敬心不足。如果说,自正是自我觉醒的过程,正他就是觉悟他人和唤醒他人的过程。举例来说:自正帮助讲师回到自己的中心点,正他则帮助学员回到中心点,这个过程决不是勉强的、操控的,而是自然的、感染的过程。如清水注入污水,则污水自净;如莲花生于污泥中,不被污泥所染,污泥反而成为莲花的助缘。能回到中心点的讲师不会被学员带走,因为在中心点中,“本自俱足,不假它求”,反而可以带领学员回到中心点。如太阳照临雪山,太阳不会被冻结,雪山反而会融化。从次第来说,有自正和正他的分别,但从本质来说却是一体。所以正他其实是自正的检验。凡能正他,必已自正;凡不能正他,必是自正不足。举例:讲师所讲的内容,没有感染学员,必是没有感动自己。

第三个原则:能随问答。

能随问答不是指你与能力“随便问,随便答”,而是有能力“随其根性而教导之”。这个法门是教学的关键。真理只有一个,但是众生根器不同,所以他们学习的节奏、速度、方式各各差别。自正以后的讲师,阐述真理时犹如下雨,而学员根器不同,就如大地上的小草、灌木、丛林,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吸收雨水的大小。对于小草来说足够的水量,对于丛林来说却是杯水车薪。众生的根性不同,犹如植物习性不同,有些喜阴、有些喜阳;有些喜旱、有些喜涝,有些娇生惯养,如温室中的花朵;有些傲雪欺霜,如万丈峰顶之寒松。自正的导师,犹如园丁,各因根性,而教导之。所以能随问答的关键是“随”。能随的关键是能知,能知的基础是自正。能随的第二个关键是愿随。愿随的基础是仍然是自正。

“随”字也是儒家的核心,整本《论语》问“仁”几十处,答案各不相同,原因何在呢?无他,问的人根器品性各不相同。比如:关于“知行”主题的问题,曾经有不同的学生问过。子路问:“知道了就可以去做了吗?”孔子回答说:“上面还有父母,怎么就能够去做呢?要选征求父母的意见然后才行动”樊迟问:“知道了就可以去做了吗?”孔子回答:“那当然,知道了就应该赶快去做。”曾子听到了就很疑惑:“相同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说:“子路太过勇猛,所以我要抑制一下他的冲动。樊迟做事太过犹豫,优柔寡断,所以我要激发他的激情,鼓励他的冲劲。”这就是随其根性不同而教导之。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表白说:“我不想别人勉强我的东西,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呢?孔子是高度“自正”的导师,他了解子贡的状态,也明了子贡要去的方向和成长的目标。所以就很恳切地回答说:“子贡啊,这不是你能达到的。”每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非常感慨,要多少的爱和慈悲才能让一个老师可以这样诚实的回应自己的学生呢?

又比如在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情景和心态下问过孔子不同的问题,大多和什么是“君子”有关。孔子的答案每次都不一样。其中的一个答案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是针对该学生心胸格局不够,需要拓展而回答的。有一次他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为了鼓励学生分别义利,激浊扬清而回答的。他又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是为了让出身富贵的学生注重个人修养而回答的。有一次,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一辈子坚持正道,道德修养很高,可是却郁郁不得志,对追求个人修养的价值有了疑问,志向有些动摇,就问孔子,君子也会穷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是为了鼓励穷学生坚定信心,抱仁守礼,不费正道而回答的。孔子给我们做讲师的提供了大量能随问答的范例,不愧是万世师表。

第四个原则:善解因缘义。

讲师说法,要了解问题其实是不重要的。旧的问题消失了,新的问题会再生。甚至一个旧的问题会扯出很多新问题。那么当我们回应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关注什么呢?我们要关注在当下,学员提出问题的背景、环境、氛围,所有和问题相关的外缘和内因。要关注的是提出问题的这个人,以及在问题背后的渴望。要随众生的根器不同而说法,除了对众生的心有感应有了解以外,就需要对因缘有足够的了解。要了解对这个人来说,现在的空间说这些话是否确当。现在这个时机,是不是说这些道理或给出这样建议的最好的时机。如果空间和时间都不合适,那就坚决不说,不说比说了后悔好。

善解因缘义的第二个层面是善于利用因缘方便说法。看看圣经中耶酥教导学生,无不是充分利用环境使用比喻来说法的。当因缘成熟的时候,这样的方便说法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我们周围的任何环境,凡是可以观察到、可以被感受到物品,都可以用来作为说法的资源。记得有一次,我在训练讲师的时候,为了说明训练师应该保持平等心的道理,使用很多说明的方式,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明白。我看到桌子上有一些茶杯、水果、杂物。我就顺手拿了过来,一边讲一边移动物体。这样的直观教学让学生有了很直接强烈的体验。

善解因缘义的第三个层面是善于在内因和外缘中找到符合学生问题的突破口,从中锲入。拓宽学生的思维,把他们带到更大的空间。这样的技术有很多的。有时候解决内因的问题我们从外缘去说,有时解决外缘带来的问题,我们从内因中切入来说。有时候我们谈论其中的因缘的对应关系。有时候是多元的因对一个缘,有时候是多个缘对一个因。方便说法,自由自在。在这方面,六祖的教导自己的学生说法的“三十六对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天津站 t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