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笙,张靖笙讲师,张靖笙联系方式,张靖笙培训师-【讲师网】
张靖笙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靖笙:我们需要鼓励怎样的金融科技创新?
2020-11-07 2477

     今天是2020年11月7日星期六,刚刚过去的这两个工作周发生了很多大事,我党五中全会召开、美国总统大选是截然不同的中美风景线,“马已经服”事件也不遑多让地让吃瓜群众感受到冰火两重天,而这三者背后却有相通的人类社会客观规律,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这些世界性大事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当前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关节点“金融、科技、创新”。

      “我们需要鼓励怎样的金融科技创新?”是打通这个人类发展历史性关节点所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子问题,一是我们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二是我们需要鼓励什么样的科技手段所实现的金融创新?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毫无疑问是大于第二个的,但第二个问题有更凸显的现实意义,所以有必要先讨论这个小一点的问题。

     科技手段用之于金融创新,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本人二十五年前大学毕业入职国有大行的科技部,就是做这方面的事情,虽然我在业界一直鼓吹自己是数据老兵,可实际上我的数据工作经验百分之八十以上在银行金融业,超过二十年在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也算金融老兵了吧,只是我一直不敢这么认为,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懂金融,而且我们当初在做金融信息化方面工作的时候,却没感觉自己做出了些什么样的金融创新。

      而与我们这些在银行埋头苦干而且常常还忍气吞声的科技工作者不同的是,互联网的野蛮人过来踢馆的态度却是如此地豪迈:“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蚂蚁这类金融科技公司,一出生就以我们的颠覆者形象出现,那么他们就真的是对金融的科技创新,真的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颠覆吗?可能是我们这批“90后”出道的金融科技工作者过于传统,我在2013年前看什么诸如互联网思维把戏的科技创新,第一反应是反感的,浮云吹得有些太过分了吧!可是从2013年以来,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这种把戏居然做大了,人家也发大财了,原来这个玩法还真的可以成为颠覆传统金融的手段的,这真的是我们当年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宝宝、蚂蚁们的出现,确实让过去许多没有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便利方式用上了存款、贷款、支付、理财等多种类型的数字化金融服务,这些领域是传统金融所无法覆盖的空白地带,从这一点来看,蚂蚁们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确实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理念的重大革新,同时,他们也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蚂蚁搬家地挖了不少银行的大奶酪。

      如果蚂蚁们仅仅发挥鲶鱼的作用,互联网催生的金融创新是有进步意义的,互联网金融在科技及大数据的加持之下,将原本银行通过传统线下与客户长期面对面接触中积累的“软信息”,通过科技及大数据的方式以新的信息处理方式引入数字化的金融活动,数字科技大大帮助金融体系提高了效率和解决成本问题,但并没有改变其传统的基于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所以这种创新最好的归途还是逐渐融入现有的金融体系当中,而不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颠覆。

      我们可以回溯这波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创新,其源头还是互联网思维催生面向终端消费者(需求侧)的体验创新,我已经三年多不带纸钞在身上了,大江南北到处去都只带手机就可以完成各种支付,的确非常方便,那种移动支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感无需赘述了;更进一步就是网贷、网络保险和网络理财等等,其实这方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们的跟进是非常快的,APP、小程序、公众号,每家银行都有各自的网金渠道,如果是纯粹的用户体验,蚂蚁们也占不了太多优势,一轮以生态之名搞来搞去之后传统和新兴双方擂台还是聚焦到了放贷门槛,众所周知以普惠之名胆大包天的蚂蚁们放贷门槛低到银行们难以再跟出牌了。

       本人也曾用过花呗、京东白条和微粒贷,平心而论,剁手和救急还是蛮给力的,可熟悉银行的我迅速发现自己成了冤大头,为了秒借钱到手的那种快感沦为了与月剧增还分期的骆驼,而且当我银根宽松希望提前还清的时候,我发现呗呗居然是利息先扣的,就这么一次后我就坚决不再用呗呗了,后来干脆抵触支付用宝宝。这是我的深刻体会,透支的便利其实是满足人性放纵的一时愉悦,换回来沉重的债务大山,而宝呗们对我前台引诱后台清算的套路就是故意忽略了中台(风控),早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尚且能成功入套,何况涉世不深的小同学们?我相信宝呗们那种假科技创新之名的金融骚作,初心不良,动机不纯,来路不正,去路不明,出路不妙,始终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联系到“马已经服”的实控东家浮云到处以发明中台之名宣贯其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套路,真是莫大地讽刺。

      这次“马已经服”事件却暴露了那些借科技之名的金融数字操作终究还是伪创新,不但没有带来有实质进步意义的颠覆性金融革命,反而成为对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差点带来崩塌性的系统性金融灾难,这次“马已经服”事件暴露出来的潜在风险完全不亚于十二年前美国次贷危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人家的抵押物起码还是实实在在可以卖掉或者住人的房子,给蚂蚁们做抵押的却是彻头彻尾的互联网用户社交数据,就目前人类社会的财富观念,无论如何也没法把虚拟世界的社交数据看成是现实世界房子的等价物,关键这些数据卖给谁啊?当然也是会有人买的,可我的个人数据真不愿意被他们卖掉!

      想到在蚂蚁们高超的科技包装之下,经过一番神操作后居然玩成真的了!当我看了这一周密集发表的各色内幕分析文章之后,不但惊掉了眼镜,还吓出了冷汗,浮云的大手笔大格局原来也是大阴谋,可以吸光创新之名带来的巨额红利,却一点不用背这种折腾祸国殃民的惨痛后果,不管是存心还是无意,真的应了两百年前马克思说过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被资本包装裹挟了的所谓金融科技创新,原来也还是这么一个怪胎。

       这种金融创新既不是我们需要的,这种科技手段所实现的也不是金融创新,说得直白点就是皇帝新衣般的弥天大谎,可趋之若鹜蠢蠢欲动的“高明人”是如此之燃,裹挟的“杀猪盘”财富是如此之巨,被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聪明人”是如此之多,感谢国家,紧急关头果断出脚刹车,幸甚幸甚,在广大人民核心利益面前,我们的制度优势又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不管蚂蚁们是心大了还是玩大了,他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不是你飞黄腾达的垫脚石,不是你想收就割的韭菜丛,如果前面的投入都是假颠覆式创新之名的伟光正,今天冒天下之大不韪迫不及待的吃相实在太难看了!

       其实真正做银行的人,都明白银行经营管理的底线是三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也称盈利性)”三大原则,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安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即要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三性原则是由银行的性质以及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的,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获取收益是其经营的主要目标,银行的经营特点又决定了它必须遵循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根据上述的三者的关系分析,要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商业银行必须遵循在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最大限度的收益。

       遍观全球,银行多过米店是发达经济体的普遍现象,可谁见过满大街是当铺啊!所以,银行肯定不是当铺,来当铺换钱的抵押物基本没有流动性可言,典当业务效益性相比杠杆套利也很有限,没什么杠杆操作空间的风险(安全性)就基本不用考虑了,就此看来,所谓银行的当铺思想要么是根本不懂银行专业的夸夸奇谈却闹成了张冠李戴的笑话,要么是别有用心指鹿为马的坏话,总而言之肯定不是好话,以此为所谓金融创新的改造对象,这种毫无底线理直气壮的非专业让人惊掉眼镜的不是非专业,而是理直气壮地毫无底线!

      有效的金融监管不但不是创新的对立面,反而为真金融创新保驾护航的风险底线卫士,银行是非常复杂的经济组织,内外部涉众在各自利益冲动的诱惑下,非常容易会不顾风险和后果地加杠杆,玩杠杆的人只要有巨大的超额利润,甚至可以把自己都卖了,这就是人性!如果没有外部监管力量对这种人性的约束,我们就看看金融和科技如此发达强大的美国,还不是被次级贷的金融创新害得体无完肤一蹶不振,人家摔这么大个跟头才启动非常严格的巴塞尔协议和塞班斯法案等监管法则,咋成了老年人俱乐部的过时规矩了?何况我们的银行业务、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还这么大的情况下让监管机构蒙眼松绑开闸泄洪?互联网金融的洪水漫过后底层草根们可以生存的概率是宝呗蚂蚁们这种长在山顶上大树的多少百万分之一呢?想想后果都让人发凉后怕。

      银行毫无疑问是金融市场的主阵地,现代银行不是钱庄,更肯定不是当铺,对银行的认知还是要结合三性原则来搞金融创新为好,我们需要的金融创新是能更好地尊重三性原则的创新,对于这种创新,监管毫无疑问是一种加持的外部力量,监管可以让金融的市场运作机制更加透明,透明才能保障公正,保护了广大弱势的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的金融数据水质与权益安全,才是真正良好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创新生态土壤,从长远来说也是保护了真正的金融创新。

      对于浮云在外滩金融峰会所宣称的金融本质是信用,这又是理直气壮地不专业!金融的本质我认为是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计量和管控手段,信用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形成的结果,不是金融的原因,正是因为有风险才要讲信用,没有风险可以没有信用,但是没有信用是最大的风险。浮云在这个问题上的言论直接就是本末倒置,但却很有煽动性和迷惑性,同是中国的互联网顶级大咖,一贯低调的马化腾在2017年就称“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和稳健,拼的是谁的命长,而不是谁短期跑得快。”相比之下,小马哥毫无疑问比浮云更懂金融本质一些。

      那到底我们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这个问题不搞清楚看来也就没法回答清楚“需要鼓励怎样的金融科技创新”的问题,我认为,虽然我们这些传统的奋战在银行机房里没有创新之名光环的广大金融信息化和数据工作者,甚至我们传统的工作范式不被看成是金融科技的一分子,可我们毕竟也是应了金融供给侧改革之需做了大量默默无闻却也不可或缺的努力和奋斗,承受着银行业务连续性和经营操作风险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一直在艰难地推动着银行的进步与创新,实践证明也是金融创新所需要的科技要素。

    如果浮云真正要弄懂金融科技创新,我的建议还是认真拜读全球公认的银行大专家布莱特.金恩(Brett King)的《BANK 4.0》,在银行4.0蚂蚁们可以做的创新事情非常非常之多,当然每件事也都是硬骨头,不是投机取巧的套路,本人去年以来也讲这方面的课程,我认为银行4.0和3.0最本质的区别是基因,在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里面,银行的基因不再是钱庄思想的网点,而是一种无处不在提供个性化智慧金融的数字化服务,这里虽然不可避免涉及到数字科技形成的数据要素信用问题,而更加内核的应该是在数学应用的支撑下,结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市场主体自身业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所开展探索的,解决包括

“金融指数与金融数学统计”、“区块链与金融监管”、“金融数据治理”、“金融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增能”、“金融风险计量”、“供应链金融系统性风险评估”等课题在金融科技创新融合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和思考,银行

4.0时代的金融创新归根到底还是让每一个需求侧的金融消费者参与到金融新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创新,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真真正正看得清、看得懂、获得利的金融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参与者,而不是被随意忽悠愚弄的圈养羔羊和想收就割的韭菜丛,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应该服务于这样的创新。

    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要好好学习五中全会和随后召开的1031金融委专题会议相关精神,“必须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用底线思维数学功力来做好顶层设计,然后直面问题摸石过河,不玩套路不玩火,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管你把未来当成上帝、朋友、伙伴、敌人还是对手,我们跟未来打交道都要走心讲数。走套路是不行的,因为未来不会按你的自私套路出牌,玩火胡来更不行,因为你终究横不过未来手中所秉持的客观规律,唯一的选择,是走心、过脑、讲数、用智慧,按规律办事,靠数学创新。

这样的金融科技创新才真正值得鼓励,这样的未来也才能可期!

(初稿完成于2020年11月7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天津站 t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