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认识曾经有过一次巨大的改变,而这个改变是来自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数学的论证。
曾经我以为,世界上一定存在一种不可超越的终极美丽,虽然我不知道她是怎样一种方式的存在;曾经我以为,逻辑是很美好的,确定和明确,让人机敏,让人智慧,而人性的情感是软弱的;曾经我以为,技术是很强大的,没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人们不够技术,人性的弱点在制约社会的进步; 我曾经深信,这些都不会是问题的,我没有参透,是我自己修行不够,认识不深,是我自己的问题,不是这种终极理想的问题。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我读上《Computability》这样一本书出自剑桥的高深数学学术专著,严密的数学论证无可辩驳地惊醒了我的这梦境般的人生观,经过9章由浅入深,引人入胜又让人痛苦的数学引导与论证,我终于逐步接受了一个铁一样的事实,在我们人类的所有认识中,不可能存在一个体系(或者说世界),能达致一致性(没有矛盾)与完备性(没有遗漏)的完美统一,这个就是足可以和相对论齐名的“哥德尔不完全定理”的结论。原来任何形式的伟大,都总会在时间长河的后面,有可以推翻他们的更“伟大”的东西在等待着他们!
难道我们的人生价值就这么虚无,我们曾经在乎的事情,这么容易随风而逝,今天看起来再牢不可破,滴水不漏的认知和体验,最终也会经不起时间的攻击?我们的人生在时间面前,真的就是这么无力吗? 对,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己有限的智慧,有限的视力,有限的生命去感受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和时间长河,科学、道德、艺术这三个人类文明中最灿烂的认识体系,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真善美这个作为终极美丽的理想化身,其本身就是一个无限的概念。 禅学告诉我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觉得这个冷冰冰的戒律不是警戒我们美丽东西的虚幻,而是冷静地告诉我们,什么都看透了就什么意思都没有了。是的,无限是没有价值的,没头没尾的,根本就不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理由,如果我们什么都看透了,生和死,爱与恨,高与低,天和地,这些又有什么区别呢? 回头看我们生活中对于完美的感受,恰恰是来自其对立面的残缺来体现。
无限没有特性,即无限没有意义,并且不能同非实体相区别,全部价值是有限的赐物,这是能动性的必要条件。好,所有的价值都是有限的赐予。而因为这些礼物本来就来源于有限,我们在接受这些价值的礼物的同时,上天也给予我们这些价值最终必然会过去,会幻灭的结局,引用著名英国数学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他的著名演讲“数学与善”中的观点,“凡自我感到满足,完善的地方,就有错误的独断论的胚芽。并没有这样一种实体:它具有孤立的,自我感到满足的存在。换句话说,有限不是自身的根据。”
最后我们都应该明了,存在的价值不在于恒久远,不管我们满足与不满足,存在的理由已经超越了存在的本身,也恰是这样,我们的拥有才有实在的意义,爱有限,望无限。或许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人间烟火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