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预测天灾当作重要科研课题来抓
范志礼
据报道,截至昨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造成600多人死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抗震救灾工作开展的及时到位,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将灾害降到了最低限度,这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向上精神和我党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的可贵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死者长已矣,长歌当悲声。当我们默立致哀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些什么?
远在千里之外,看到这些场面,我总是止不住流泪。我想到很多,想到生命的可贵,生命的短暂,生命的无奈;想到人生的不易,灾害的无情,世事的难料;想到在有生之年该为社会多做些有益的事情,等等。在这种放逸的状态中,一个念头突然钻入我的脑海:“把预测天灾当作重大科研课题来抓”。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世界每年的科研课题数不胜数,但有关预测地震类的却凤毛麟角,报道寥寥。可以说,这方面的研究滞后与近些年世界各地地震频发的严峻形势极不相谐。
中国古代有张衡地震仪的研究成果,民间有“井水翻,青蛙跳,老鼠打洞,鸟儿叫”等预测谚语,体现了古代研究的水平。如果现代人类能够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电脑信息控制技术以及古今全部预测知识来进行地震类预测研究,那就有可能像天气预报预测风雷雨电一样预测地震的来临,从而防患于未然,造福于人民。
预测研究一要靠政府和科研机构,二要靠民间智力,全社会一起努力,像反侵略、反恐、防南极冰化、地球变暖、环境危害那样,进行预测地震、预防地震危害的科研活动,就一定会取得相应成果,甚至还可能带来科研方面的其它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