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通过如下词语的解释加深对道的理解。如道场,指和尚或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准则和规范。道行,道德修行的功夫,比喻技能本领。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道德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辨证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教,我国宗教之一,由东汉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创立时,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所以又叫五斗米道。道教徒尊称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奉承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道人,?旧时对道士的尊称。?古代也称佛教徒为道人。?佛寺中打杂的人。道统,宋朱明理学家乘称儒家学术思想授受的系统。他们自认为是继承周公、孔子的道统的。从这些解释和原著的一些说法,可以认定,文章中所说的道是指佛教,指长生不老的养生之道,大乘之道。这与后边唐僧取经的目的也相吻合。
在此,我们还可以对道做一深入理解。道是什么?道是人心中的路,是自然之规律,是有益人类发展的大规则、大义理。好学、修身、建功、成才就是道,大慈大悲、大爱大德就是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即彰明崇高的德行,使人们的思想逐日向上,可观念逐日更新,苟日新,日日新,再日新,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从字的结构和造型看,道字为首字加走之,也说明是人头脑里想象的人生前进的道路。而做人抉择道路十分重要,一念不慎重,就可影响一生,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要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久而久之,必成大才。至于创造成才,同样是遵循正道,而非歧途。只是这正道是自己开辟的与客观大道相合但常人还没看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