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营销的角度,要想理清逻辑,我们不妨先把互联网六个主要的悖论,跟大家分析一下。既然是悖论,容易让人产生错乱,甚至是纠结,所以我们争取简明额要、点到为止,但至少要为我们了解、运用互联网营销扫清障碍。
悖论一,数字的悖论。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互联网跟IT是两码事。IT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参数这些数字,都是静态的,象征着不变、稳定、真实、可查证。而互联网上的数字,主要是指各种经营业绩的表现。这些数字是动态的。当用于买卖双方的交割或计量时,肯定是假的、必然是假的、只能是假的。利益驱动下,由于无法查证,没人会提供真实数字。比如,微博营销里的粉丝数、转发数。于是,阿拉伯数字成了商品。在互联网行业,不管是融资、还是营销,不管是投票、还是评分,到处都在“制造”数字。这就成了悖论。
悖论二,流量的悖论。
互联网流量的概念,主要是指网站整体或某个页面的真实访问量。是对访问者的人头数或访问次数的记录。当数字悖论成立后,流量悖论也随之成立。当数字成为商品,流量的买卖就成为必然。
流量买回来,不仅可以去融资,更多情况下,是作为广告价值往外卖。这种罪恶的买卖,至今还在盛行。
须知,这是无成本、无风险的生意!贩毒的人听了这个,一定会服毒自杀、羞愤而死。这既是个荒谬的骗局,也是个著名的悖论。
史贤龙:算是互联网财富原罪吗?
仲昭川:不算是。只是小儿科。数字、流量,都是参考。一旦作为审核标准或买卖计量,要么是单方面的欺骗、要么是双方的故意合谋。但庆幸的是:像杜子建、史贤龙、老谢这样真正的明白人,不受这个悖论的困扰。
史贤龙:这话听着象在打圆场。
仲昭川:是真的。悖论,不是科学奥秘。不是宇宙难题。
悖论三,圈地的悖论。
现实世界的圈地,好处无穷、且显而易见。最初网上的圈地,是一种注册行为,得到的只是个域名。经营不好的话,最后剩下的还是那个域名,卖出去赚钱的概率太小。后来网上的圈地,是指新领域的捷足先登。
成功了,赢家通吃。比如当当网卖书、携程做出行业务、微信做移动圈子。不成,就是先烈,尸骨无存。这种无限趋于两个极端的风险,对于决策者或创业者,是个悖论。这种悖论是互联网商业的永恒驱动力,无数风流人物都将前赴后继,直至永远。
悖论四,内容为王的悖论。
古今中外所有的经营者,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然而,内容就是成本,而成本是经营者的天敌。内容成本的可怕之处,是它无休止的叠加和递增,日复一日、直到倒闭。可是没有新鲜的、高质量的内容,哪来的真实流量?
用户生成内容,本来是简单的事,但审核的成本又来了。这是个悖论。
悖论五,首页的悖论。
很多人说企业不开官网就跟不装电话一样。其实不一样。公司有了电话,可以立即主动跟外界联系;开了官网,却只能等着别人来跟自己联系。这是相反的旋律。
开官网花不了几个钱,但要让别人都知道官网域名、有兴趣来访、产生行为或交易,需要花多少钱?天文数字。既然如此费劲,何必开官网?很多人回答:名片上有个域名显得挺正规,而且有了自己的“首页”,可以把业务介绍上去。
酒爷老谢:虚拟世界的伪动态。
仲昭川:殊不知:那只是个官网的封面,是自己看着玩的,不是首页。首页是给外人看的。真正的首页是挂在搜索引擎上的,按照公司名字一搜,会出现一个结果页面,那才叫首页,随时面向全世界。谁都能看见。这个首页,你建了吗?建官网,还是建首页?悖论。单独做好哪一个都不容易。想兼顾?还是悖论。
悖论六,水军的悖论。
无所不在的水军,确确实实参与了各种社会化营销,并不是正常的分享和交流。水军的目的是什么?是持续传播的口碑。
口碑可以有,但想要口碑持续传播,却是一个脑残的逻辑。这话说的对,我们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利益驱动?不可能。一个小时工还几十块呢,几毛钱、几块钱谁要?招募几个、几十个人团伙有可能,但一支成千上万人的军队怎么组建、怎么协调、怎么奖惩、怎么预防反水?这,超出了人类智慧啊,诸位。是兴趣驱动?更不可能。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是自愿的,但不可能是连续的,更不可能是旷日持久的。虽然微博营销里的水军成千上万,动辄转发、动辄评论,但那都是软件模拟的,不是真人。
因此,水军的悖论,其实是小米手机的悖论,也是社会化营销的悖论。
(仲昭川老师《互联网黑洞》总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