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而言,我并不希望大家把《互联网黑洞》当做互联网的书来读。因为互联网从来就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全新的生态,每个人都被纳入其中。在其中,有阳光、水、粮食等一切生存所需。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互联网不再是虚拟空间,跟现实生活完全吻合。
但现在看来,当初幻想的读者群似乎都乱了套。网上一位山东老乡,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说自己的工友们都在传阅他那一本。他们觉得自己总有一天要在网上开店却对互联网没有自信,这本书却让他们捅破了薄薄的那层窗户纸。
医院里的一位网友说院长推荐大家都读。我说坏了,我在书里不仅宣传的是中医,而且把西医从根儿上给否了,正规医院怎么受得了?他说西医们都很喜欢看,都是自己掏钱买的。
有位读者在群里说:《互联网黑洞》这本书,让不懂互联网的人觉得自己突然懂了;让懂互联网的人觉得自己更懂了,而且傲视所有业内外专家。
当然也有负面的反映,一位朋友说:太奇怪,从来没有把文字如此轻松诙谐的书看的这么累,却不知道为什么。我只好建议他放到卫生间,总有时间慢慢看完,不急在一时。
在我自己看来,书中的遗憾,在于过多披露并解读了几大网络巨头的内幕和秘密,甚至断言了他们的出路和下场。是一种来自出版市场的压力,没有时尚的看点,这本书不但不会成为传世经典,甚至有可能开始就被人们忽略,束之高阁。但毕竟不是我的热衷。
我感到自豪的是,国学圈子里的老师们,突然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前沿感,成了现代人文的主人翁。这就使得互联网成为了知识分子研究的课题,全社会将从此受益。他们只是奇怪,我怎么会用国学为主线来写作这本以互联网命名的专著。其实很简单:如果没有中国国学,我根本不知道互联网是咋回事。
互联网是因地制宜的。这就是互联网文明的卓越之处。在中国的互联网,只能用中国国学来诠释,别无他途。也只有互联网的精神,能使中国的文明走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文明,归结为八个字:分享、共享、免费、利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这其中不再会有左派右派的矛盾和争论,随之而来的全民共识很容易达成,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进步三者之间也不再冲突,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可以说,互联网精神帮我们把生存选择化繁为简,同时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把这个本来很浅显的道理破解给大家,也正是我写作的初衷。
(仲昭川老师《互联网黑洞》访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