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很多几乎无实操经验的所谓“专家”经常大谈各种理论、技巧、方法,其实大家听完或者看完了就会发现,对工作其实没有半点帮助。我记得有次有个专家谈到社群经济,居然上升到人文的层面,如果说人性,是成立的,人文未免有些瞎扯了。理论都是能自圆其说的,若论实用性则未必了。
(一)
很多人都会问到“如何能最快的学到东西”、“我想去做运营,我应该如何办”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每次都会说以下三点:
第一点:实践,实践,还是实践
现在互联网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1年前的一些技巧,也许放在今天就不管用了。唯有实践,才能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唯有实践,才是检验你的想法和思路正确与否的真理。理论一大套,做什么都不行,有何用?
第二点: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一个优秀的运营人员,最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耐性和韧性。如果你觉得这个解决办法是OK的,那坚持不断地做下去,即使开始效果并不大。
为什么有些非常聪明的人做不好运营?缺少耐性,浅尝辄止。如果你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你可以做市场,没必要做运营。真正好的运营,都是长时间熬出来的。工作两三年,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
第三点:务实点,高大上未必有用
运营是一项非常看重基本功的工作。很多所谓高大上的理论,都是后来有些人包装出来的。如果你底子不牢,上来就玩高大上,十有八九会跌跟头,日常工作里80%的都是非常土的技巧和方法。有些方法,甚至土得掉渣,土得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但就是有效。
一切以结果为导向,土就土,你管得着么?目标达到了就行。
(二)
下面,我就跟大家讲一些我工作11年来我觉得非常“土”但却非常有效、百试不爽、百试百灵的技巧。具体如下:
一、练起标题的能力(适用于运营工作的所有模块)
我之前讲过,我逼一个我带的新媒体运营人员的例子。每天我都让他把编辑好了的预览内容给我看,不合格不能发,这其中,我纠他最多的就是标题(当然也有其他方面)。每天纠,不合适就继续改,不合适再改,直到我满意为主,这样连续几个月下去,文章的阅读量从日均3000涨到10000多,最高能做到6万。
练标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bbs,反复练,每天发几个,算出平均点击数,哪天这个数字能够一直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候,就证明有效果了。
还有一个办法,不但可以练标题,还可以练习对于内容的甄别能力,就是学会在文章列表里一眼就能找出点击量可能最高的那些文章。如果你做过编辑,这个技能更方便练习,如果没做过也不要紧,你只要好好研究那些你挑出来的文章标题的共性即可。
如果你悟性确实不高,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弥补,就是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每天看100篇文章,我不信坚持一年没效果。我之前有个同事,神奇到我只说一点线索,她五分钟之内就能把原帖找出来,她的信息量当时是一天10万+(她负责审核,主帖+回复的数量)。
二、每天拓展自己的人脉圈、用户圈
很多运营人员工作一年下来,手上趁手的用户没多少,这很可悲。最好的用户,永远不会非常主动自觉地投怀送抱到你手上的,让他们能为你所用的办法,只有2个:定期维护、从外面拉。
我现在的微信好友9000+,群无数,QQ好友4000+,群100+,脉脉好友5000+,支付宝好友近500,群用户5000+。很多人说然并卵,我可以明确地说,不是“然并卵”,是非常有用。人脉永远是一种资源,到哪都永远有用,如此大的信息量,能cover住就一定有很多技巧,况且我能辐射到的用户绝不止我列的这些数字。最简单的:比如做活动,太easy了!还有,我无论到哪个公司,都是自带种子用户的,不需要从0到1。招人也很方便,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我跟我带过的人都说过,如果你微信没有1000以上的好友,不配做我的下属,别跟我扯什么个人生活(自己去搞定),这是工作,工作应该是一种习惯。说实话,有100好友的运营人员,跟3000好友的运营人员,根本不在一个level上,不信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拓展自己的用户圈子,应该落实到每一天,我现在也会给自己定目标的,我来新公司才只有3个月时间。
三、学会玩社群(适用于运营工作的所有模块)
很多人非常排斥群,我也不知道是嫌吵,还是嫌手机费电。还有很多公司,建了群,也不知道去维护,任由用户每天在胡拉闲扯、发广告,官方人员每天都不冒泡,成天以各种忙为理由。
这几年社群被很多人鼓吹得神乎其神,所谓的什么社群经济。如果你真的非常用心,哪天维护出了50个质量非常高的群,我想那时你的心得和体会,一定比那些“专家”深刻得多。其实,社群本来就只是一种运营工具而已,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巧。且群不可孤立存在,需要落地到具体的运营工作上,不想维护就别建那么多,对用户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社群维护,每天挤出15分钟以上即可,说白了就是要树立你在群里的灵魂地位。一切看结果,比如我们做版主工作,运营人员爱建几个群建几个群,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根本不会管,版主的质量才是核心的考核目标。
群的真正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彼此之间建立关系的渠道,做好社区,最核心的一环,便是打通用户关系。群的转化率无论怎么做都是低,关键看你用它来做什么。
四、快速熟悉业务的一个方法:做“类客服”的工作
运营的技术含量比客服高很多,但我从来不否认,运营工作里面,有很多其实就是“类客服”工作。比如,用户会问你各种问题,你不得不去回答,无论在群里,还是在微博、微信、各种私信,哪怕是电话你。只是说我们不一定非得跟客服一样回答得那么标准和专业,一般客服都会有FAQ,那个资料非常有用。运营做到能把话说圆即可,不完全一样。
别觉得这些“类客服”的工作很粗浅,不屑一顾。当年小米公司的高层,包括雷军,都会亲自认真地回答用户的问题,何况是我们?
接触的用户越多,用户问的问题越千奇百怪,再奇葩的问题,都有人问的出来。慢慢地,你会发现你所想象的用户所有的不应该,事实上它就是发生了,我们不能去臆想用户的行为。其实很多调研问卷,结果都不是靠谱的。
个人这些年的心得就是,用户来问你,回答也得回答,不回答也得回答,秒回跟过2个小时才回,用户对你的印象会大不通。运营人员往往能够很快地熟悉业务,即使底子并不厚,天天被用户磨,能不快么?
五、学会利用社交工具(也利于培养个性、揣摩人性)
我在面试经常会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平时玩哪些社区?很多人都会回答“好几个”。我又问,“有没有经常发帖回帖,玩得很资深的社区?”然后很多会说,“不发只看”。我说,“你这不叫玩社区,你这是看社区,没啥卵用。”
大家会发现,经常玩社区,而且玩得很资深的人,身上都会有一些非常鲜明的特质。我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就是:最好的运营人员,一定是出自社区的。为什么?社区太复杂了,就是一个虚拟的社会,鱼龙混杂,玩得很溜、排名很高,没几把刷子是做不到的。社区往更深层次了讲,是玩人性、人心和人情。一个毫无个性、也不懂得释放自己个性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运营的。
而且,社区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广州有个公司叫WIS护肤,创始人是几个接近90年的小伙子,最初起家,受益最大的便是来自微博。一条微博最基本的三个元素:转发、评论、赞,他们有专门的运营人员,会跟每一个转发、评论、赞过他们的用户去聊天,拿到他们的一些核心资料,其中一项资料是肤质,然后研发新的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当时马向群(杜蕾斯微博最早的缔造者之一)跟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这个工作高大上么?一点都不高大上,甚至谁都可以做,但有谁真正去做过?谁又能做到如此极致?反正我是自叹不如!
六、研究竞品的运营模式、数据等(知彼知己)
这里说的只是运营层面。坦白地讲,这块我之前做的并不是非常到位。我一般都是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各种办法去了解竞争对手。
有一些误区,比如网上百度的材料,往往不准确;比如数据,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网上自己公布的,至少一半都是骗小朋友的。所以,竞品真正的东西都是得自己去想办法了解的。在这里,我用过的一些手段,就不讲了啊,说出来会打脸。
但无论如何,了解竞争对手的一些秘密,便有了一个极好的对标对象。比如我们做活动运营,竞品都喜欢做哪些类型的活动?流程如何?都是哪些用户参与?用户喜欢哪类活动?数据做到多少?是哪个运营人员负责这块工作?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拿到结果。你只需要在他们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就行了。
七、不要吝惜日常中的小恩小惠(比如红包)
我最近统计了一下我2015、2016年所发红包的数量,共计18万个,我自己也吃了一惊。当然总的金额没有18万啊,我还没有那么“烧包”。
运营行为一般来说,成本都要远远少于市场行为,靠钱砸出来的成绩,我从来不认为运营做的有多么牛逼,有违四两拨千斤的准则。
运营的成本里面,小恩小惠会占绝大多数。运营工作,其实是帮助用户培养习惯,小恩小惠绝对不要吝啬,用户会念你的好。很多人在群里发链接,丢完就跑,谁会点啊?大家和你有什么关系么?你觉得是福利,大家觉得是垃圾!
当然,如果你们公司非常大方就另说。但我需要提醒你一下,用户的胃口可是没有限度的,每次给100,过阵子100可就不管用了。钱每一分都要用到刀刃上,运营人员要有这个意识。
(三)
说实话,运营工作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高大上的技巧有,但绝对没有那么多。一个成天跟你谈高大上的人,十有八九只是给你洗脑。
运营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简单做的过程。无论做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并专一,十年如一日,最后总能厚积薄发。做运营,就如同做人,务实一点,方为正道。土办法,有土的好处,实用、能起到效果就行。土就土了,爱咋说咋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