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多位专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自由贸易等问题进行探讨。
其中,对于货币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在论坛上指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最终取决于本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能否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
同时,向松祚表示,未来中国贸易增长的亮点或者主要着力点应该是服务贸易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在这个领域应该有广阔的空间。中国的汇率整体而言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态势,所以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需过分担心。
人民币国际化在服务贸易领域有广阔空间
一般而言,货币的国际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作为贸易货币、作为金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一个显然的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构成中,贸易的份额有所下降,国际金融计价的份额、储备货币的份额有所上升。首先在贸易份额方面,报告数据显示,贸易结算的份额曾在2015年创新高,最近两年则有所下降,2017年全年跨境的人民币结算业务4.36万亿元,同比减少8700亿元,同比下降16%,为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
对此,向松祚表示,这种趋势值得高度关注,客观而言,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最重要的支柱仍然是贸易的人民币的计算和结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占全部贸易的比例相较前几年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向松祚指出,考虑到当今世界贸易的局势、复杂的贸易纷争,短期之内这种态势可能很难得到改变。与此相似的还有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份额的下降。不过鉴于目前贸易结构出现重要变化,向松祚表示,未来中国贸易增长的亮点或者主要着力点应该是服务贸易的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在这个领域应该有广阔的空间。
向松祚指出,人民币目前在全球的资本市场,包括在债券市场的份额,虽然略有下降,但基本维持稳定。未来中国机构、中国大型企业在海外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仍然是重要的趋势,也是人民币成为重要国际金融货币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实际上,货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就是本币计价的债券,包括股票的发行,而目前在全球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发行的规模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债券发展非常有前景。
不过,在向松祚及课题组看来,货币国际化最终取决于本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报告显示,中国金融机构海外贷款规模非常小、比例很低,尤其是与国内庞大的社会融资总额、人民币的贷款相比。向松祚称,海外人民币贷款占的比例还是太小,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全球性的商业银行,而这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资本账户的开放不会一蹴而就在上述因素之外,货币国际化还与汇率制度的安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向松祚在论坛上称,从过去一年的情形看,中国的汇率整体而言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态势,虽然有波动,但是完全是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双向波动,所以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不需过分担心。
针对一些“人民币汇率应该一次贬值到位甚至完全浮动的说法”,向松祚表示,这些说法从学术角度可以辩论、讨论,但是并不符合中国现在经济和金融的现实。
对于中国的资本账户是在进一步开放还是进一步收紧?向松祚称,国际货币研究所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各国成员国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个框架作了计算,根据这个计算,中国最近几年,特别是2017年,资本账户的开放实际上是在稳步推进,特别是今年监管层鼓励对外开放之后,所以资本账户的开放是稳步推进,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