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辉,余伟辉讲师,余伟辉联系方式,余伟辉培训师-【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余伟辉:【空话连篇-5】快而粗好过慢而细
2021-08-04 2627
对象
现场
目的
传统的PDCA或DMAIC流程中,强调充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制定合适的、或完美的技术方案,然后一步一步组织实施。
内容

文:余伟辉

-------------------------------

2021年7月23日

杭州至珠海航班空中

--------------------------

不要用无谓的反复评审约束了改善的速度。

也不要追求所谓的完美方案限制了改善的步伐。

传统的PDCA或DMAIC流程中,强调充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制定合适的、或完美的技术方案,然后一步一步组织实施。

然而,对大部分的现场改善来说,纸面上是不可能设计出理想方案的!而温水煮青蛙式的改善也很难实现突破性的改善,那样很容易使精益改善落入麻痹的疲态。不如先把粗略的方案先快速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快速完善和优化,这就是所谓的“快而粗好过慢而细”!

哪怕只有五成的把握,也要果断的去做!

改善追求简单快捷,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有时候,顾虑太多就无法下手,想得太完美就失去了速度。

抛弃一些不必要的犹豫和患得患失,动手一定要早,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待,过度的思考有时反而是一种消磨意志的浪费,快而粗好过慢而细!

千万不要过多拘泥于恶心的方案评审,没有行动, 哪有结果?在改善的过程中,我们最忌讳的就是陷入无穷无尽的评审流程。在评审的过程中,本来应该是改善的主要人员,摇身变成了项目的评审员,指出一大堆的问题,然后,方案设计者不得不回去慢慢完善方案,一个月后,拿出新的方案进一步评审,然后,各路英雄好汉又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再完善方案,继续评审,继续修正……..你会发现,项目会在“设计评审优化再评审再优化”之间反反复复,整个项目拖拖拉拉,总见不到实施和落地。

精益的改善常常是面对较显性的问题,如果按传统PDCA的模式,拖拖拉拉的改善节奏实在太慢。比如JIT单元线改善的任务,传统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实施PQ-PR分析、时间测量、浪费识别、产线平衡、方案设计、方案评审、优化改善……,也许几个月下来都还没有实质性的动静。随着组织的调整,人员的更迭,工作重点的变化,久而久之,无人过问,项目静悄悄地就夭折了。

我们既要避免盲人摸象式的实践,也要突破毫无激情和速度的低效。我们需要求有一种系统高效的组织模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精益和IE的工具方法形成系统的工作流程,快速实现显著的改善效果。而改善周致力于在一周内快速完成一次改善活动,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时间的问题。

“快而粗好过慢而细”,应用现有的知识,不必做过多深入的分析和推理,也不刻意寻求所谓的最完美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做改善周时候,短短的几天内,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耗在细节的方案设计上,只要方案原则上行得通,那就快速做出决策,而不是沉迷于某个问题或原理的漫长讨论。

当然,也有人说,为了避免差错,宁可慢一点,也要思考清楚。

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针对现场型改善,快而粗好过慢而细。而针对较大的项目,特别是投资性的项目或隐性的问题,那还真的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周密的决策过程。快而粗,是让我们行动速度上要快,但这里的“粗”并不意味着“粗心”或“粗糙“,方案要细,行动要快。快的基础是更理性的判断,而不是感性的粗莽。

比如说,产线平衡提高生产效率,你根本没必要在纸面上去设计精细的方案,事实上,纸面上也设计不出完美方案。作业A与作业B合并,原来作业A需10秒,作业B需8秒,合并之后会是简单的18秒吗?不一定,有可能大于18秒,因为合并后作业者要进行工具的切换,这种情形在纸面上很难设计到。我们永远也等不到一个完美的方案,还不如对稍稍粗略的方案,马上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优化。

一旦稍稍一点粗略的方案在总体上通过,马上付诸行动,快速行动和优化,而不是像传统模式一样,把任务交给所谓的对口部门慢慢推进。比如,需要制作一个工装或物料架,不要等,撸起袖子马上干,如果要调整一些设备或布局,马上就动手。

正所谓,没有行动,哪来结果?

有了想法,马上实施,尽管不是最完美的方案,但是大可在行动中,继续优化和持续改善,这就是我所讲的快而粗好过慢而细。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天津站 t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