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这节课的最后一节,当你学会了如何写这样的文案的时候,那么你将会再也不愁你的文案被转发了。
四塑造形象
每个人都渴望在朋友圈塑造并且强化自己的形象——
“我是聪明人,我是阿森纳球迷,我是自信的人,我是XX大学毕业的,我是山西人,我是……”
而如果某种信息能够强化他们的形象,他们就会转发这种信息。
所以,当武汉大学樱花开放的时候,几乎周围所有的武大人都在转发这条新闻。因为这个新闻强化了“武大人”的形象和身份。
当皇家马德里得到欧冠冠军时,皇马球迷、足球迷、欧冠迷、男朋友是皇马球迷的人、西班牙人、喜欢西班牙文化的人甚至仅仅是去过马德里旅游的人,都会比其他人更加可能转发这条新闻。
因为转发新闻隐隐地强化TA的某种形象(比如去年去过西班牙旅游或者喜欢足球)。
当你的产品、文章或者提供的任何一种信息能够强化别人的自我形象时,就相当于在别人的社交中提供了一种“社交币”,他们就更加倾向于转发和分享。
比如你可能经常看到类似暗示的朋友圈图片:
转发《耳机发烧友的极致追求》或者秀一下自己刚刚连续听了8小时音乐。这些强化了“音乐发烧友”的个人形象。
分享自己对各种奢侈品的使用或者跟某个重要人物和合影,这些强化了“高社会地位”的形象。
年轻妈妈不断地转发孩子照片以及《当一个好妈妈的4个特征》这样的文章,强化了“我是一个好妈妈”的个人形象。
转发“母亲节,亲爱的母亲节日快乐!”,在朋友前面强化了“我孝敬父母”的个人形象,即使TA的父母没有加微信,根本看不到这句话。
还有转发《米其林星级餐厅就餐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具有这4个特点,就是卓越领袖》、《射手座的人不得不说的3大优点》、《罗永浩的理想与坚持》等,都是在塑造不同的个人形象。
而如果你的信息能够帮助别人塑造和强化自己的个人形象,你就相当于给了他们“社交币”。
五社会比较
所有的人都有比较心理,人们可以接受在平均年薪3万的公司里拿到10万年薪,也很难接受在平均年薪100万的公司里拿30完年薪。
即使是没有意义的比较,人们也往往乐此不疲。比如赌博看谁猜硬币正反面比较准——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这硬币的正反只是随机事件,与人的预测能力没有关系。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比较——不论这种比较是显性的还是隐形的。
而如果你的产品或者信息能够帮助别人有效而且一目了然地进行比较,就相当于提供了“社交币”,人们就会更加倾向于转发你的信息。
我想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这个理论深信不疑。
所以在2015年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丧心病狂地开始用各种手段引发比较:
支付宝推出了10年账单的功能,可以让人瞬间了解自己过去10年支付宝花的钱并转发朋友圈。
微信6.0新版本发布,用户可以分享自己过去1年得到了多少赞、送出了多少赞。
知乎可以让用户知道自己过去一年答了多少题、得了多少赞,并且生动地用语言表现出来。比如“在2014年,您的答案被浏览202万次,超过了《细菌、枪炮和钢铁》的总销量。”
百度地图也推出功能,让用户可以分享自己过去一年去过哪些地方……
甚至每次微信群抢红包,大部分人都会比较一下谁强得多。
还有各种游戏,玩了之后,告诉你打败了94%的小伙伴……
实际上,“设计一种游戏,引发用户的比较”这种诀窍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有了。
比如线下的各种会员卡、积分卡、贵宾卡……
有研究发现,即使美国的航空公司设置了“航行里程数可以兑换免费机票”的优惠,大部分人也没有真正去兑换。他们只想不断地积攒里程数,而一旦被兑换了,这样的“隐形比较”就会消失。
甚至,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不也会奖励小红花吗?
结语:
所有人都需要社交,而如果你的信息能够帮助对方社交的某个过程(不论是提供谈资,还是维护形象),就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激励“社交币”,他们就会转发你的信息。
感谢您看了这篇文章,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想了解更多可以微信搜索“秦绪文”,也可以直接加我的微信(qinshituan),这里有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