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琴,王献琴讲师,王献琴联系方式,王献琴培训师-【讲师网】
专注家庭教育与国学教育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献琴:休学五年半的私塾女孩考上重点本科的奥秘
2016-03-22 3190

她,智力发育慢,数学考试曾只得17分,

她,体弱多病,很不适应学习生活

她,在家休学专读经典达五年半之久

如今,她以比北京考生高几十分的成绩直升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这一切的奥秘是什么?

请看她父亲的自述-------


每个孩子都能读好书——从女儿的变化看经典私塾


文/颜继红


阳光爸爸引言: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本文作者现系我的上司领导,私塾主人贺益德是我大学老师。他们做人做事都很低调,不争论,甘于寂寞,沉潜十年,终成正果,他们是值得我敬仰和学习的老师。我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开始关注贺老师的私塾,中间动过几次念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但因各种机缘终未如愿。贺老师也几次建议我自己在家教孩子读经典,但终因行动力太差,仅热了不到一月而已,现在孩子12岁了,许多问题凸显,深感都是自己的责任。教育子女是一场马拉松,有思想远远不够,行动力最重要。本文还是颜书记四年前所写,去年,他女儿在只读了一年多高中的情况下,直升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外省考生比北京的要多几十分才能录哦),当然,考上大学只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走向发展的桥梁而已,颜诗耘的品质及其他综合素质都很优秀。作为书记的部下和学生,我在惭愧自己的同时,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和骄傲。也期望颜书记将后面三年他与女儿的学习经历与我们分享。


(贺益德按:我1999年8月让孩子退学回家专修经典,颜济宏、谢君夫妇把女儿颜诗耘也送了过来,我们一起渡过了四年寂寞而温馨的“私塾”时光。开始我们的观点并不一样,但在长期的共同实践中,不断沟通、切磋,今天颜先生已成为我经典私塾教育最难得的知音之一。这使我觉悟到,朋友之间真正的共识只有在共同的实践中达成,否则纸上谈兵,纷纭不决,孩子的青春早已在空洞无物的争论和没有主见的犹豫中延误殆尽。此文用事实说话,对正在实践的家长和老师来说,颇具参考意义。颜先生夫妇多年来对我本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将铭刻在心。)


一看题目你就明白,我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学校成绩不怎么样或不怎么拔尖的孩子。为甚么我关注的是这个群体呢?一是因为我的孩子刚进学校的时候成绩就不怎么样,甚至曾经连跟班都感到有点吃力;二是这类孩子占据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而这类孩子的家长操心最大、最辛苦,也最值得同情。我们平时经常可以听到很多父母感叹:“如果他不会读书也就算了,但实际上智力又不差,主要就是不想读书。”对这类孩子,如果引导得好,他们就有可能把书读好,如果引导不好,就可能沦为“差生”。所以,正确引导对这类孩子特别重要。


我女儿八岁半读完三年级后接受经典私塾教育,两度辍学,辍学前后变化明显。她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表明: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读好书。我女儿今年才读初三,返校读书还只一个学期,本来介绍经验还为时过早,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作为经典私塾教育的巨大受益者,理应以切身经验推广经典私塾教育,回报经典私塾教育和贺益德老师。


为此,我们不揣冒昧,愿以亲身经历和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之路。


1求学路上:孩子两度停学


我女儿五岁半读书,入学第一个学期,女儿成绩并不怎么样,记得入学第一次数学考试就只得了17分。一直到三年级,成绩都只是中等,感觉她不适应学校生活,尽管听话懂事,但似乎懵懵懂懂,她自己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我小孩是属于那种比较懂事的孩子,特别希望把书读好,学习态度一直很认真,但自信心却在明显下降,尤其是那迷茫而无奈的眼神看了真是叫人心痛。分析原因,一是女儿智力发育较慢,属于晚熟型,不适应学习生活,二是身体原因,经常因病误课,最多的一次误了两个来月。


这时候,我们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一个极不情愿但又毫无选择余地的决定:停学一年。但停学之后怎么办?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贺益德老师。


贺益德老师就教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原娄底师专)政法系。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92年调入娄底师专系政史系任教,一直对中国传统经典情有独钟。在师专从事教学的过程中,就曾尝试开设过八年《经史导读》课,办过业余读经班。他小孩上学以后,虽然成绩非常好,期期都前几名,但他并不满意,觉得时间浪费太多,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只学了一些非常浅陋的内容。听说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的同时,加开了读经课,他又不辞辛劳把小孩送到北京读了一个学期,发现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便痛下决心让孩子停学,自己亲自辅导,接受经典私塾教育。


贺老师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与我们不谋而合。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我们已对学校的语文教育心存疑虑。我们在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但回过头来看,肚子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尤其是痛感古文功底差。我们想,如果女儿能在停学期间背几篇古文,把古文基础打扎实,应该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


就这样,我女儿、贺老师女儿、《娄底日报》一位记者的儿子同时停学,开始了经典私塾学习生涯。


可以说,经典私塾教育是一个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当时恐怕全世界都没有一个象我们这样的小班,停下所有的课程来读经典。我们都顶着极大的压力。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们的做法。一般人都认为,这种教育会使孩子变得迂腐、不合群,而且偏科。“孩子今后数理化怎么办?”人们都异口同声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是照搬前人的做法,还是结合现代教育方法,开拓新的教育模式?对此,尽管贺老师成竹在胸,但谁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切都必须靠自己摸索。


贺老师的想法是:专攻一门经典诵读,间以每天一小时书法,英语到时集中时间专攻。这样,我们的孩子于1999年8月正式开始到贺老师家上课,每天上午两节经典诵读、一节书法(周六、周日去书法老师家,平时在贺老师家自己练),中午在贺老师家吃饭,下午两节经典诵读,六点放学。教材是王财贵老师编辑的大字《学庸论语》、《孟子》等。孩子们从《论语》第一页开始反复吟咏,贺老师要求每一段每一天要读20遍,五天内读满100遍,然后到老师那里背5遍或者10遍。以后又小段小段连起来加读加背遍数,最后又全书连起来加读加背遍数,背完全书,过一段时间又回过头来复习,慢慢达到终身记忆,永不忘记。


对于作文,贺老师认为,不能急于让孩子做。因为孩子们还没有知识积累、没有思想、没有生活经历,勉强作文,反而容易养成痛苦、厌烦的心理,终身妨碍作文。所以,一开始几乎没有写的功课,到稍后一点才开始抄经典、写日记。写日记也是让他们放开手写,甚至于记流水账,目的就是让他们没有束缚,自由地表达,而其乐无穷。


《论语》四个月背完,复习两个月,接下来开始背《孟子》。《孟子》用了八个月时间。


孩子们每天的日程看上去排得满满的,但他们心里非常轻松。因为他们的任务非常单纯,一件事:读、背,每天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背书任务就行了,没有考试以及由考试带来的烦恼和自卑。三个人暗地里开展背书竞赛,看谁背得快。但是这种竞赛鼓励的不是聪明,而是老实和勤奋,因为不管你记忆力好还是坏,你都必须完成相同的读书遍数。这种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和上进心,扶正了他们的心态,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读书中找到了乐趣,开始有了求知欲。因此,这种大人看起来非常单调枯燥的生活,在他们看起来却乐在其中,感到既有压力又轻松愉快。慢慢地,我小孩原来好像有点“呆痴”的神经开始放松了,已经受到损害的自信心也在慢慢开始恢复。


一年过去后,(这时已经背完《论语》,但《孟子》只背完三分之二)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停学一年。


第二年背完《孟子》、《老子》、《唐诗三百首》。逐步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这期间,抽了二个多月的时间专攻英语,中国经典每天只复习个把小时。在娄底师专请了一名成绩突出的英语系学生,教了音标,孩子们音标学得很扎实。学完音标后,孩子们对照磁带进行自学,“死记硬背”了一个多月的经典英语。这些练习,使孩子们发音标准,培养了英语语感。之后,孩子们就靠自学学英语了。在之后一、二年的时间里,我女儿在家利用早上半小时自学了《新概念英语》第一、二册。


很快,第二年又过去了。


在经典私塾教育的路上越是前行,我们越是感到需要读和背的东西太多了。而且讲解还没有开始。尽管对经典私塾教育我们仍然心里没底,担心怕万一误了孩子的前程,但几经权衡,还是决定继续读下去。


这年的重点还是背诵、阅读,再有适当讲解。阅读的份量开始加大。看的书目主要有《三国演义》、《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及她们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籍。


整整三年快过去了,我们开始为孩子作返校准备。在开学之前补了整整51天数学,语文和英语以及其它课程因为没有时间就没补课了。


在忐忑不安的期盼中,她进入了铁路中学实验班即娄底市外国语学校六年级。


她所在的实验班,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每周五节课,教得很扎实,老师水平也不错。我小孩尽管曾背过一些英文经典,也自学过《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实际上就是跟磁带读,连一些简单单词的意思都不知道,我们很担心跟不上班。记得刚开始英语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她们写一篇英语日记,她连简单的语法都不懂,不仅错字连篇,而且句子语法错误百出,老师一把把她的作业撕了下来,后来听说她从没上学学过英语,很惊讶。我们一方面请英语老师格外关照,一方面请师专一位英语系的学生为她补语法,她利用双休日补了十来次课,囫囵吞枣地把两年的英语课补完,由于那位学生缺乏教学经验,效果不是很好。我们担心她跟不上班,要她上慢班,她不干,也只好让她去。后来英语老师说她尽管不知道意思,但语感很好,只有一个学期,她就适应了,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在班上是头几名。


数学很快适应,到第二个学期,成绩开始拨尖,但还是不太稳定。语文一直没补课,但情况较好,尤其是我们所担心的作文不错,虽然错别字比较多,但作文有特色,自然、纯真、清新。加之语文老师的作文辅导比较好,她对作文的兴致也一直比较高。


第二个学期,期中、期末考试都进入了班上前五名。这时的她,自信心与停学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她已是班上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姣姣者,同时,她与同学相处和谐友爱,是班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入学不久,就被当选为班干部。我们对她的状况很满意。我们那颗担心了三年的心总算放下了。


这时,我们对如何把经典私塾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心中已基本有底,我们考虑还完全可以让她再停一年学,在三年背诵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和讲解,过好古籍阅读这一关,更好地体现经典私塾教育的效果,然后再让她插班读初二。


于是女儿又停学了。这一年,她背诵的主要任务是复习。除了增加讲解以外,还大大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份量。第一项任务就是安排她们把《三国演义》看十遍。我当时不是很理解,也担心小孩看不下去,就私下里对她说,你先看两遍再说,到时候如果不想看了我再和贺老师交涉。但情况完全出乎意料,如果说开始看还感觉有点为难的话,后面则是越看越有味了。在她看完第六遍的时候,贺老师安排她看《资治通鉴》(注解本)。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问她,看得懂不?她说基本看得懂;看得下去不?她说还看得下去。开始我不相信,但后来发现她越看越入迷的时候,我确实感觉特别欣慰。我所希望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能看《资治通鉴》,终于实现了。她的古籍阅读之门将由此打开。


为了让她看《资治通鉴》,我们又让她多停了半年学,准备直接让她进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在《资治通鉴》(注解本)看到第七本(共十本)的时候,离下期开学不到两个月了(包括寒假),我们不得不开始安排她集中时间补习数学。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很大差别,虽然只有三个学期,但比小学三年的内容要多得多。由于时间紧,她尽管一个多月补完了初中三个学期的课程,但在熟练程度、思维反应及难题的把握上都还明显存在一些差距,此外,又用八天时间匆匆忙忙补了物理,然后到学校去报到。


报到的时候还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学校不相信她能直接读二年二期,说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先例,(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经典私塾教育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他们相信世界上只有学校教育那种模式才是正宗的,其它就有点象异端邪说了。)你自己也拿不出可以读二年二期的理由,没办法,只好找熟人、找领导,并向他们保证:如果跟不上班,自动退学,绝对不成为班上的包袱。


好不容易总算开始上学了。期中考试之前也有过一次小考,成绩很一般,按100分算,好像语文、英语、数学都是79分,叫人难免有点担心,但也在预料之中。最恼火的是家庭作业做不赢。其实作业也并不多,因为不适应,速度比较慢。有时看她实在做不赢,只好她妈妈帮忙。


期中考试,我给她的定位是二十名到四十名。在一次吃晚饭开玩笑的时候,她跟我说:如果万一考了第二名到第四名怎么办呢?我说你千万别这么想,免得失望。什么是万一?万一就是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跟没有是一回事。可是,偏偏这万一的情况竟然发生了!她语文87.5分,数学91分,物理91分,英语91分,如果物理附加题计入总分(当时规定不计入总分,因为语数英都没有出附加题,她数学附加题做出来了),她是第一名;附加题不计入总分,她是第二名,最后班上排名她是第二名。按说这时候我应该高兴了,但没有。我纳闷的是,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怎么会那么差呢?因为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讲,我小孩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题目又不难,她单科没有一门功课进入前两名。其他同学可能有发挥差的,但不至于全班都发挥差吧。这样的成绩怎么能排第二,甚至第一呢?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这个班太差了,后来到隔壁班看了一下,成绩也差不多。这只能说明学校教育太不堪一击了。


期中考试以后,小孩的自信心大增,状态明显越来越好。为了增加她的自由安排时间,并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训练,我向班主任老师提出,是不是可以不上第七节课,班主任很不错,他也同意我的想法。这样她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宽松了,偶尔还可以挤出时间看看课外书。对期末考试,我并不特别关心她得第几名,但一直有点担心她成绩不稳定,这是她读小学六年级时的一个大毛病。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我所担心的大起大伏的情况没有发生。虽然成绩是第二名,但每门功课都呈稳步上升趋势:语文109.5分,数学104分,英语106分,物理97分(语数外总分都是120分、物理总分100分)。单科名次进步明显:语文班上并列第一,英语第一,数学第三,物理第二。和其他班同学比,成绩也不错,整个年级9个班,应该可以进入前10名。


说真的,我高兴的不是她得了第几名,而是她的进步。与读小学三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时比,她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好。与开学的时候比,与期中考试比,她的进步也很明显。还值得一提的是,她对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的学习都有一种轻松自如的感觉。虽然没学过,老师也没补过,但她还是比较轻松地掌握了。地理、生物初二下期进行了毕业会考,现在成绩虽然没出来,应该也还可以。从平时对她的提问和交谈,我感觉得出她不是在死记硬背,确实是理解了。政治、历史的学习也没见她花很多功夫去背,但掌握得都还可以。


2女儿的变化和经典私塾教育的作用


我小孩全日制接受经典私塾教育的时间为四年半,四年半的熏陶,不仅学习状况好了,其性格、心态、行为规范、品德修养、人生志向等方面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本人也通过和经典私塾教育的零距离接触以及对小孩的观察,深深感到:经典私塾教育确实有它自身独特的地方,对我小孩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经典私塾教育能够纯净孩子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告诉他们如何处理与社会、与其它人的关系,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宽容、睿智、豁达的处理问题。


我的小孩天性温和、善良、宽厚,思想比较纯正,经典私塾教育加强了她的这种优秀品质。经典私塾教育强调怎么做人,说实在话,对这一点开始我并未在意。因为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培养,我和她妈妈一直比较看重,也比较注重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比较好。但几年经典私塾教育下来,孩子在这方面的变化,使我对“做人”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平时我们讲“做人”更多的是指道德品质好,与别人相处好,其实“做人”的涵义应该更加宽广。这方面,我孩子身上有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是有纯静的心灵。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对《诗经》的最高评价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思想纯正,没有邪念,那么他的境界就比较高了。一个人做学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去除杂念、纯正思想的过程。经典私塾教育采取小班教学,并且提倡寄宿,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同时,经典私塾教育强调专攻一门,反复吟咏,吟咏的过程就是排除杂念的过程,相当于佛教的“禅定”功夫。在孩子心性未定,辨别力不强的情况下,排除外界污染,增强孩子定力,纯洁他们的心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我女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单纯,确实,无论是从她的眼神,还是她的言行举止都可以看出来。由于单纯,脑子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多,比较于一般孩子,就更容易专注,更容易投入,并且乐在其中。


现在有很多小孩子其实也想把书读好,但就是读不进,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什么原因?除了没有学习兴趣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不静,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看不了几分钟书,就想看电视、上网、给同学打个电话或者干脆出去玩。而出去玩又容易被父母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电视。看电视又怕被父母察觉,看得担惊受怕,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把电视机关掉,等到父母进来,他已经在认真看书了。不过现在的父母也经验很丰富了,回来一摸电视机,发现还是热的,自然怒火中烧。脾气躁的,拿起棍子就打,舍不得打的,就又是一顿痛骂。作为一个学生,想看书的时候却静不下来,看不进去,怎么把书读好呢?


二是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经典私塾教育激起了女儿崇高的追求,她也许没有“读尽天下书”的雄心壮志,但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许没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却有匡世济民的伟大志向。她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敬仰一切美好的心灵和行为,希望做一个优秀的人、一流的人。现在好多家长好象认为小孩有没有理想和追求无所谓,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大学就是理想。其实,上大学本身不是理想,它只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把上大学当作理想,容易使孩子“近视”,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前几天,一位成绩蛮好的高三孩子家长非常着急地跟我讲:孩子感觉学习没有动力。因为他现在除了应付考试外,不晓得要干什么。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学生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发狠,而我国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放松了,一方面是因为国外是宽进严出而我们是严进宽出,另一方面失去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是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态对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人的关系相当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豁达地看待世界和人生,他便会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把过错都推向别人,学问也难以精进。我女儿本性善良,但以前有点使小性子。经典私塾教育使她学会了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时时进行自我纠正,很多事情,不需要我们提醒,她自己就能把握好。比如对老师的看法,她不象其它小孩子一样,要么就认为好得不得了,特别喜欢,要么就认为不行,连课都不听了。对别人包括对老师,她都善于发现优点,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她总是满怀感恩,对一切弱势者,她都怀着博爱同情的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她能委婉提出意见,使别人能心情舒畅地接受。她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现在很喜欢看《中央新闻联播》,并且说看了新闻联播感觉到我们的国家一天一天富强,感觉到我们国家有希望。她希望普天下的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希望长大后能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使世界没有贫穷、没有丑恶。她胸怀宽广,从不对人斤斤计较,即使有时讲几句过分的话,过一段时间还能自觉的反思自己,觉得是自己过分了。


其实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他们做人和读书都很重要。前段时间,我问几个成绩不错的初中学生,我说你们是不是真正喜欢读书,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喜欢。我问为什么?他们竟一发而不可休,好像心中有无限委屈,说到后面显得非常激动,甚至可以讲有点愤怒:这样的书读了有什么用?每天就是做题目,做了有什么用?反正现在大学又不包分配,毕业了照样找不到工作,不读书的还安排得好一些。反正现在到处都是腐败,当领导的没有一个不腐败的,至少我没看见过……听了他们的满腹牢骚,我心里真的很担心:不说怎么做人,单讲读书,以这样的心态,能真正把书读好吗?


二、经典私塾教育能使孩子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感觉到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的海洋无涯,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争分夺秒地去读书。


经典私塾教育使孩子感觉到读书容易。一个办法就是读,这个谁都会,小孩子不会感到难。同时,他们又是读的最深奥、最难、最有价值的书,这些书是常读常新、万读不厌的,越读就会越有兴趣,使人感到如饮甘露,欲罢不能。同时,这些书又仅仅只是人类知识海洋中的一小部分,孩子们由此看到:自己读的书这么少,而要读的书是那么多,不由地有了时间的紧迫感,就会自觉地抓紧时间读书。


今年暑假,我舅舅的小孩和我小孩在一起呆了几天后(她们年龄相仿,读书年级相同)大发感叹:我小孩如果到她们班读书的话,肯定是第一名。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读书这么发狠的。因为我小孩除和她一起玩以外,基本上就是看书,从来没有想过要看电视。在她看来,现在的小孩不看电视简直是不可思议。


其实,我小孩有时也看电视,但基本上不看电视剧。经典书籍为她注入了对低俗事物的抵抗能力,使她能有选择性地看一些对她有帮助的、健康有益的内容。一般都是我们向她推荐节目,喊她看。前段时间看《汉武大帝》,我们认为该剧主要是以史实为依据,她又正在看《资治通鉴》(注释本),就喊她来看,看了两集,看到第三集的时候她就不看了,她说节奏太慢,耽误时间,三集的内容在《资治通鉴》上一页就讲完了,不过瘾,书比电视好看多了。碰到好的谈话节目,如《艺术人生》、《新闻会客厅》、《新闻调查》《百家讲坛》《绿色空间》等她感兴趣的栏目和话题,她也会津津有味地看。另外如好的文艺晚会、游戏节目,她也喜欢看,但如果不好看,她看一会就走了。


这些,都不是我们家长要求她做的,同时也不是她凭意志控制自己做到的,而是由于顺乎自然,由着她的兴趣、爱好、品位做到的。对于她来说,看那些低俗电视是难以容忍的,是痛苦的。


当然,她争分夺秒所看的书,并不是现在很多家长强迫孩子看的教科书,而是一些她感兴趣的课外书,如《史记》以及一些中外名著。另外是她觉得有必要须加强的一些课目用用功,不过这种时间花得很少,除非没办法。


而反观学校教育,学生厌学的情况却非常严重。我问过一些成绩好的学生,问她们喜不喜欢读书,说喜欢的不多。她们之所以读书还比较认真,主要是家长老师要她们读,他们出于孝顺听话不得不读,另外当然也是因为成绩好,有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成绩好、听话的孩子都是这样,其他孩子就可想而知了。既不想读书,又要应付老师、家长检查,怎么办?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抄答案。现在学生考试抄袭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成绩基本不真实。我小孩跟我说,想抄的还算好的,至少还有点上进心,想有个好成绩。他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到了考试连抄都懒得抄。面对这样的学生,一些家长只好去守读、陪读,但守读、陪读能解决问题吗?


3经典私塾教育为孩子广泛阅读,尤其是为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打开了方便之门。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咏诵、背诵提高了孩子对古文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孩子的语感很好。老师没有讲解过的文章即使不太清楚每个字面的含义,对整个句子的意思也能理解,老师稍微讲解一下就能融会贯通。这为孩子阅读古文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她进入知识宝库提供了金钥匙。孩子有了这把钥匙,就可以尽情地在知识宝库遨游,就可以和无数历史伟人交流,就自有伟大的人物和思想引领她前行,她的一生也就能在这样的引领下不断纠正航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做家长的,也就省心了。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要与她同步前进,与她能在同一高度对话。


前面谈到,当孩子能饶有兴趣地阅读《资治通鉴》(注释本)时,我感到很高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看到她已基本具备对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我读了六年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大学中文系还没有达到的一种境界。这些作品我硬着头皮可能也能读下去,但要做到“饶有兴趣”却很难。虽然她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可能还没有我强,但她对文言文的那种感觉明显比我强。而正是由于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欠缺,明显地阻碍了我对古代经典作品的欣赏和领悟。大学毕业后,我喜欢看书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但看的基本上都是现代和当代的作品,并且杂乱无章。现、当代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大家之作,但却无法与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传统经典作品相比。作为一个中国人,居然有那么多的经典作品不能接触,又到哪里去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呢?为什么自从取消私塾,提倡白话文进课堂以后,中国就没有再出过大师级专家、学者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失去了对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作品的阅读能力,缺乏功底深厚的人文基础。人文基础对人文科学很重要,对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试看中国哪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大家,没有扎实的人文基础:华罗庚、竺可桢、茅以升、李四光等,概莫能外。


4经典私塾教育能够开启智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阅读力、理解力和思维力。


我小孩到今年已是三进校园,从成绩来讲,可以说一次比一次好,从智力发育来看,她的记忆力、理解力都有很明显的变化。我不能肯定她的智力完全是经典私塾教育的结果,但经典私塾教育对保护、开发小孩智力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一是保护智力。今年以来,不少新闻媒体接二连三地报道“神童”被毁掉的故事,叫人触目惊心,惋惜不已。如果说“神童”被毁还能引来同情和叹息的话,普通孩子被毁就可能完全不为人知了,别人会认为你本来就蠢。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不知冤枉毁掉了多少完全可以成才的普通孩子。经典私塾教育顺应孩子天性,读背的时候强调背,想阅读的时候尽情阅读,科目单一,又不考试,使孩子处于一种相对轻松、自由的状态,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智力免遭挫伤和损害。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小孩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不停学,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二是激活智力。现在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除了极少数的所谓“天才”和智力障碍者,其它人的智力都差不多。但是不是智力差不多,表现就一个样呢?不是的,关键看智力发挥的程度。如果智力商数以100为单位来衡量,你的智力商数是80,但你仅发挥了10%,而别人发挥了20%,表现就相差很大了。学校教育采取大班教育,采取同一种模式,很多孩子的智力处于冬眠状态。经典私塾教育采取小班教育,甚至个别教育的办法,能根据各人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尤其是阅读内容不强求一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人的智力潜能。


三是发展智力。反复的吟诵能克服孩子对背诵的恐惧,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反复背诵以后,掌握的字词就会大量增加,对句子的组合能力不断加强;阅读多,而阅读的又都是经典之作,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我小孩过去记忆力不好,一个简单的电话号码都要反复很多遍才能记住。今年返校读初二第二期,生物、地理以前没学过,可她只用了很少的时间就比较好的掌握了,平时政治、历史的学习更是轻松,期末考试也没有看见她搞突击,我说你最好是考试前看一看,她说我就是要检验检验平时学得怎么样,结果考得还不错。数学尽管由于平时练习太少,数学思维的反应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但她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思路也非常清晰。物理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连帮她补课的老师也担心她有些地方听不懂,但她仅补了八天课,就考了90多分,这些都无不得益于她理解力、思考力的增强。


5经典私塾教育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能够更加豪情满怀地面对人生。


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的孩子,本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孩,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不会读书,中间有几年没见,有一次他父亲谈到他读书的情况时,感到很伤脑筋,还是读初一,在班上的成绩就排在后面了,而他自己实际上又很想把书读好。我和他孩子见了一面,感觉好象变了个人,与以前聪明伶俐的那个男孩子相比,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眼睛已经完全没有以前那种神采了,看了确实使人感到心痛。我对他父亲说:按你孩子现在这种状况,再在学校读下去可能是“死”路一条,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接受几年经典私塾教育,再回学校,可能还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就是说可能还有希望(如果不是最好的朋友,我不敢劝)。朋友觉得有道理,就毅然决定马上停学,接受经典私塾教育。半年以后,效果开始显示出来,感觉神态完全变了,那自信的眼神又开始恢复了。现在他的情况非常好,学习兴趣很浓,喜爱思考问题,经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父母也很开心。经典私塾教育使他恢复了自信,重新变成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为什么经典私塾教育能够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呢?一是因为经典私塾教育尽管读的是最有价值的书,但读书的方法却是最容易的方法,一开始学生只要照书吟咏就行了,孩子们很轻松地就可以掌握深奥的知识,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真行。二是因为经典私塾的老师更富有爱心,更有教学方法,总是肯定学生、表扬学生,让孩子们事事处处都能感觉到自己真行。即使是批评,也从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三是经典私塾教育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水平,孩子的自信也有了底气。


与之相对照,学校教育恰恰相反:一个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小孩子,如果成绩不好的话,读几年书,就有可能变得目光呆痴,动作迟缓,沉默寡言。即使是那些“吵得可以上天”的孩子只要一谈到学习,也会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如果这时候你还敢把头抬起来的话,父母还可能会说他:你脸皮真的厚,我都不好意思,你还好意思)。孩子的自信心完全没了。


现在学校教育,实施的是绝对的精英教育,老师关注的只是出类拔萃的学习尖子。一位中学校长曾直言不讳地跟我讲:我现在急需要找的是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苗子,其它的孩子我已经兴趣不大,对我们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太多的意义。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才能给他学校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才会有不源源不断的生源和财源。过去学校实施“精英”教育是办重点班,现在不少学校开始实施“小班”战略,就是在高三的时候,把重点班的尖子,全年级的前15名或20名单独编一个班,集中全校各科最好的老师,实行重点突破,力争考上一、两个清华北大。如果你的小孩是学习尖子,在学校肯定能够得到格外关照。过去是“陪太子读书”,现在就有可能是“陪尖子读书”。从高中到初中、甚至到小学都是如此。初中哪个学校都有重点班,小学虽然没有重点班,但实际上也有所谓好班差班。即使是重点班,老师关注的也只是那成绩特别好的几个学生。


这样的学校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是很大的。老师关注的就是那几个分数好的学生,其它学生要老师一个一个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基本不可能。你意志力强一点,自己发狠,意志力不强,就自动放弃了。教学时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批评多,表扬少,惩罚多,帮助少。


另外是理科方面的教材太难。新加坡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还在算:一个篮子里23个苹果,6个篮子里共有多少苹果。这样的题目我们的孩子几乎人人可以得百分,他会觉得学数学真容易,自己肯定是个数学天才。同样,美国的高中学生还在学我们的初中数学,他也觉得很容易。而反观我们的教材,本身就已经很难了,老师在出题目的时候还不过瘾,认为非要出几个学生做不出的,才能真正检验学生学没学好。教材难,考试更难。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来说,一次次的考试等于就是一次次的提醒:你不行,你越来越不行了。直到你彻底绝望。有人说,高考反正只招那么多人,题目不难一点,大家都是百分,怎么选拔人。其实相对简单的内容也可以出“难”题目。难题目应该是因“活”而难,不是因“偏”、因“怪”而难。现在有的难题目,老师都做不出来。这样的题型除了引导学生搞题海战术,尤其是多做偏题怪题以外,并不能启迪孩子开发智力,反而会误导孩子把数学学死,现在我们很多奥赛题目就是这样。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天津站 t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