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好人亦会很凶狠
好人有时候也会变得疯狂,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青少年集体性的犯罪中,经常看到学业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孩子参与到恶性暴力犯罪中去。
——坚持道德底线是必须的
18岁的汪佐阳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巧、听话、不惹事,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儿子,懂得体贴、心疼爸妈,是家里的开心果。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却在上个月和表哥及同学,把一个10岁的男孩的脑袋打破了个大口子,而打人的起因仅仅是小男孩不小心撞了表哥一下。
为什么大家眼中的好孩子一下就闯了大祸?为什么一个平时乖巧的孩子忽然变成暴力十足的狂徒?为什么?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某个大家眼中的好孩子,突然因为盗窃或者抢劫甚至强奸被判入狱。这恐怕和他们年轻、没有是非观、缺乏判断,更不会拒绝所谓“大哥”、“权威专家”的要求有关,尤其是无理的、伤天害理的事情。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Milgram)的服从试验能从一定程度上揭开好孩子变得凶狠的原因。
米尔格拉姆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充当“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角色由研究人员假扮,并不实际参与试验。试验开始,研究人员和“教师”看着“学生”进入一个房间,在其身上接上电极。然后,“教师”和研究人员回到另一个房间。
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从四个单词中选出一个和屏幕上的单词相对应的单词。一旦学生答错了,教师就可以控制面前的电极开关,给予学生15伏到450伏的电击。实际上,另一个屋子里的学生早就离开,由录音代替学生的回答。
根据录音的答案,教师对学生作出电击。超过150伏时,学生尖叫着要求退出,达到300伏时,学生发出痛苦的嚎叫,而超过330伏则没有声音,代表已经被电击折磨得失去知觉。
试验开始前,米尔格拉姆让每位志愿者填写问卷调查,询问他们有多少人愿意对“学生”施加高强度的电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没人愿意对实验对象高强度的电击。
试验开始后,米尔格拉姆要求“教师”一直增加电击强度,到了330伏的时候,很多人犹豫要不要再加,这时候,研究人员会要求志愿者继续增加电击强度。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有65%的人最终选择了对“学生”施加450伏的电击,并且持续了三次。
这个结果出乎心理学家的意料。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常识中,超过220伏的电压就属于高危险电压,有致命的伤害,但是仍然有65%的人选择了最高强度的电击,真是不可思议。
那么,为什么志愿者会听从试验人员的话,而电击一个无辜的“学生”呢。原因在于,在志愿者来看,心理学家和试验人员属于权威人士。志愿者认为他们说的话应该是有道理的,是应该听从的。因此在实验中,志愿者大多数都在心理学家的要求下选择了更高的电压。
对学生施加高电压,这是不道德和不妥的事情,这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但是这些志愿者仍是完成了试验,说明他们对权威力量的认同感很强,即使权威力量传递了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信号。
这些参与试验的志愿者也是具备正义感,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还是容易在心理学家的引导下严重的影响其判断,使其产生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如果说这个试验是模拟的,“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脸,没有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觉,而只是对一个抽象的形象施加电压。那么,电击小狗的实验就更真实一些。
心理学家Sheridan和king,在米尔格拉姆的试验基础上做了改进,这次他们采用的不是演员或者录音,而是采用小狗来做试验。
实验中,小狗表现不佳就会被志愿者电击一次。小狗经受电击就发出惨烈的叫声。
最终的试验表明,50%的男性志愿者完成整个试验,也就是按照逐步升高电压电击小狗。而女性的结果更是令人惊奇。所有女性均完成了试验,按下了每一个按键,给予了小狗最高强度的电击。
在这个实验中,面对哀号的小狗,仍有这么多人对其施加电击。这一点好像和我们平常的认识不同,女孩子缺乏攻击性和暴力倾向,而且更喜欢小动物,却在实验中施加了更多次数的电击。这是因为女性在面对无理要求的时候,更愿意屈服于权威人士,表现出更听话的一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平时看上去的好孩子,却突然有一天就对一个无辜的孩子加以拳脚,是因为他在整个行为中一直接受着来自权威—比自己年龄大的表哥的怂恿。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希望攀附于某个权威个人或者团体,这种相对弱势的心理姿态就必然导致他最终屈服于权威人士的话,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刻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