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淼,周圣淼讲师,周圣淼联系方式,周圣淼培训师-【讲师网】
组织执行力训练专家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周圣淼:执行是果因关系
2016-01-20 49060

战略是一种对现实复杂性的简化,它体现为理论上的因果关系,所以,战略家首先得是个理论家。执行与战略正好相反,执行是一种对目标的结果要求,它体现为现实中的果因关系,所以,执行者首先得是个讲究利益得失的人。

好人有好报,恶有恶报,这是因果关系。好人是原因,好报是结果,有好人这个因,就会有好报这个果。为了圆这一逻辑,佛教甚至创造出了一个来生的概念,说只要你做好人,那结果一定会有好报,你要是做了坏事,也会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不到”,这世报不了,来世也会报。有了这一因果关系,至少使我们在心里上感到慰藉,在心里上对做好人这一信念也感到踏实了好多,甚至会使不少恶人临死前“良心发现”,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呀!

果因逻辑正好相反。恶是因,恶报是果,有恶这个因,就会有恶报这个果。不仅是要好报才有好人,而且要恶报也才有好人。如果没有好报,就没有好人,没有恶报,也不会有好人。果因关系在这里永远强调的都是结果:好的结果说明你是好人,没有好的结果,就要有恶报,这也可以说明你是好人。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强调的正是这种果因关系:亚当与夏娃原来是天使,犯原罪成了罪人,这是因果关系。人类是亚当与夏娃的后代,我们在人间就是个果因关系:有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罪(不懂上帝的存在),人类只要赎罪就可以升天堂,特别是上帝的儿子替人类死而复活,更用实例证明果因关系的存在:恶报出好人!人的一生之所以受苦,其实不过是由于“原罪”的恶报,而坦然承受这一恶报,就会回归天堂,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执行所包含的果因关系中,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行动思维。什么叫行动思维?比如说我们买一台电视机,会不会打开说明书看完之后再去看电视?通常不会。我们往往是插上电以后先按了再说。按了不行,再去看,这就叫行动思维。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按这种行动思维做事的。

比如下班了,我站起来说:今天晚上我请大家一起吃饭。我们需不需要开个会讨论,到哪儿去吃饭,吃什么菜,把菜谱讨论好了再去?不会。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大家纷纷把计算机关了,把衣服穿上,然后边走边问,上哪吃?

行动思维就是这种吃饭思维。先收拾东西再问:到哪里吃?先有行动后谈目标。为什么要行动第一?因为我们需要让大家感觉为真!什么叫感觉为真?当我请你吃饭的时候,我把东西收拾好,你把东西收拾好,我们走出去了,这就是真。什么情况下说请你吃饭是假?说请你吃饭,我半天不动,你动了然后我还不动,这保证多半是假。

行动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找最好的办法,是找最快的立即见效的办法。比如我们买手机以后,一定把说明书搁在一边,先看自己会不会用,不会用,也不会去看说明书,面是去问卖电话的人,告诉我怎么打。

这有点象吃梨子。无论你怎么研究清楚梨子是如何构成的,但如果你不吃你就永远不知道梨子是什么滋味。所以,在执行的意义上,学问不是第一位的,实践却是第一位的,凡事要亲自做一遍。如果你不吃梨子,你就不知道这个梨是什么滋味,就这么简单。

执行所包含的果因关系中,强调的第二点是结果思维。执行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任务。但是我们往往把任务等同于结果,想想吧,我们一天中,会得到了多少这样的回答:“我已经按要求的做了”,“我已经照你说的做了”,或者“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

但问题是,“结果怎么样了?!”一个公司,之所以不死亡,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做的结果如何!所以,无论多么美好的理由,甚至无论多么完善的行动,都不能抵消错误的结果,或者没有结果。

我们永远都要记住,就执行而言,0.1永远都大于零。有结果永远比没有结果要好,多的结果永远比少的结果要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发现执行路上有两条美女蛇,一条的名字叫追求完美,另一条的名字叫迷信创新。

之所以叫美女蛇,是因为她们表面上看起来很迷人,但实质上却是执行的大敌。追求完美犯的最大错误在于,完美主义者认为不完美就没有价值,而迷信创新犯的最大错误在于,要有价值就不能重复别人的路。理论是因果关系,执行是果因关系。理论的因果逻辑是有因就有果,好人就有好报。执行的果因逻辑是有果才有因,有好报才有好人。

用理论的因果逻辑来代替执行的果因逻辑,是执行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我们那么多事情执行不下去?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好人有好报这种因果逻辑。按因果逻辑看来:既然我们把这个事情给你,你就应该完成。既然你懂得了这件事的重要性,你就应当能够把它做好。

但执行的果因逻辑说:错了!只有好的回报才会有好人。所以,只要是执行就只讲结果,不讲结果就没有好人,不讲结果就没有执行。因为只有做出结果才能分出高低,没有结果我们所有人岂不都一样?

所以,我们不要去讲过去如何如何,也不要去谈学历多高水平多高职位多高,你要想证明你是对企业有用的,你就把结果做出来。

结果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是执行的基本逻辑,如果做不出结果,那你就与其他的人一样,因为一家公司强大靠什么?靠结果!你可以说靠文化或是战略,但文化或是战略又凭什么证明支撑企业强大?还不是结果?

结果从那里来?只能从行动中来,结果不能通过思考获得。无论你如何思考,也无论你思考的水平多高,结果都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

我觉得,执行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执行是果因逻辑,执行讲的是结果,从结果反过来懂得原因!所以,执行能力只能通过行动本身获得,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

我们懂得了这么一个简单而基本的道理之后,就可以提示一个执行假象,这就是“任务”。我之所以说任务是一个执行假象,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当你以为你自己是在执行的时候,其实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执行。

有人也许会感到迷惑:完成任务不就是执行了吗?这就是任务这一假象迷惑人的地方:完成任务不是执行,不仅不是执行,而且是执行的大敌。

其实我们从执行的基本逻辑出发,就不难发现“完成任务”的欺骗之处:当你安排一个任务的时候,你实际上是想要一个结果。但你忽略了一个心理学上的小陷阱:接受任务的人事实上并不会这么认为,既然接受的是任务,那么他就对任务负责,而不是对结果负责。

遗憾的是:任务并不是结果。许多人完成了我们要求他做的任务,但却并不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安排下属打电话通知销售部长参加一个紧急会议,实际上你要的是销售部长实际参加会议,这是你想要的结果。但在接受任务的人看来,却不是这样,在他那里,他只要打了电话,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来不来那是对方的事。

从因果逻辑看,你的下属有问题吗?没有,的确,来不来确实是对方的事,他不能对销售部长的行为负责。很完美的解释吧?但是,按执行的果因关系来看,你的下属有问题吗?当然有,不但有,而且问题很大!

我们设想一下真实的执行过程。如果下属把通知销售部长开会,当成结果而不是任务,又会是什么情况?打了电话通知了销售部长,并不能确保销售部长参加开会。要确保销售部长参加会议,至少在开会前要确认一下销售部长的时间有没有变动?最好还要在开会前十分钟或更多一点时间,提醒一下销售部长应该出发了。

对结果负责,而不是对任务负责,才会有真正的执行!

可为什么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总是得不到结果?原因就在于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被“完成任务”这类完美的执行假象所迷惑。现在我们明白了,完成任务往往只是实现了部分结果,有时候甚至只是结果刚刚开始,但在因果逻辑上,他的确已经完成“任务”了(比如打电话),可又没有达到你的要求。这种矛盾会导致下属甚至整个公司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下属找理由对付你,你找理由对付你的老板或其它人,因为只要完成了任务,我们就有一万个理由来说明,没有完成结果不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另一个方面,完成任务与结果的这种反差,也使结果真正出来的时候,任何人都可以争功,表明是自己的功劳。比如上面说的打电话通知销售部长,电话打完了就完事,我们已经分析过,这是典型的执行不力。但打了电话之后,销售部长真的参加了会议,你说这是谁的功劳?打电话的下属完全可以说是他的,结果在他的个人总结中,就会有一条:“总是按时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你还没话说!

热衷于完成任务对付老板,热衷于理由推卸责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局面:功劳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罪魁祸首是谁?我觉得,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无数由“完成任务”所导演的“阴谋”,如果你不能制止这一“阴谋”的漫延,那么你就会被这一“阴谋”所淹没,就会造成整个企业执行力的丧失!

我们要懂得一个基本道理:对结果负责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而对任务负责是对工作的程序负责。公司大了之后,职位就多,员工多了之后,部门就多。职位和部门一多,程序就往往会代替了结果,组织层级就会代替客户价值,于是任务往往就会

迷惑我们的眼睛,于是就有了无数可以开脱责任的理由:你看他已经尽力了,他已经努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等。

如果我们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执行力的团队,那么请记住,执行永远都只有一个主题:执行是要结果而不是完成任务。我们永远都要锁定结果这一目标,而不是任务这一程序。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天津站 tj.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