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事瓶颈突破机制”包含“瓶颈的审核”与“突破的保障”两个方面。
审核机制相对是比较严谨的,因为“瓶颈突破”是件耗资源的事情,而公司的资源毕竟有限,“瓶颈”不能过多(实际上,过多也就不能称其为要事的“瓶颈”了)。“瓶颈”的数量在各个企业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这需要公司各级决策人来严格把关。一般而言,“瓶颈”可以分企业级、事业部级和部门级三个等级:
“瓶颈”一旦被审核通过,那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它相关资源也就被确定下来,并作为整个公司必保的事情来执行。“突破的保障”所承担的就是这些具体的事情,包括:前期的场所、设备、资源的准备,运作期的监督、协助及管理,后期的考核评估与奖惩等。
在顾问过程中,我曾经试图将这个体系提炼成一个模型,便于其它企业套用,可惜至今未能如愿(当然,有可能是我个人水平不够,或者努力不够,以后或许能成)。我发现,虽然这个体系的要领是相同的,但各个企业形成的细节千差万别,这可能跟企业间架构设计的不同、业务性质的不同、所处发展时期的不同等等因素有关。目前我所能做的最有效的,就是通过落地式培训的方式,让企业中高管充分认识到“瓶颈突破”的重要性,并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现场集体探讨出自身企业“要事瓶颈突破机制”的框架和细节,而后推行落地。而此也是件让我相当有成就感的事情。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瓶颈”和企业通常确定的重要项目不是一回事。不能把“要事瓶颈突破机制”变成项目管理体系。这是我已经见到过的把“要事瓶颈突破机制”变得有形无神的一个认识误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瓶颈”与重要项目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l 项目时间可以是一年甚至几年,“瓶颈突破”的时间要尽量短,超过2个月都是需要非常慎重考虑的;
l 项目运行中,各人员及其它资源是允许分散的,但“瓶颈突破”的相关资源一定是绝对集中的;
l “瓶颈突破”只针对某项事情进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分散而造成的阻碍,所以,许多时候,“瓶颈突破”所要突破的瓶颈可能就是某个重要项目的一个关键环节。
现在,我们综合性的小结一下企业如何让时间管理落地的问题。
时间管理对象 | 要事 | 常规事物 |
时间管理困难 | 资源瓶颈 | 实时性问题及透明度问题 |
时间管理措施 | 要事瓶颈突破机制 | 个体时间管理素养 部门协作机制 即时通讯工具及OA软件 |
落地式培训作用 | 要事瓶颈突破机制的设计与建立 | 个体时间管理素养的提升 部门协作机制的设计与建立 |
我们可以把时间管理的对象区分开来,常规事物与要事。常规事物的时间管理更多的考察的是员工与部门,面临的问题是实时性与透明度的问题,措施可以是个体的时间管理素养提升、部门的协作机制的建立及信息工具的使用。这些我会在章末的【培训设计及建议】中具体探讨。
而要事的问题,我们需要考察的是企业管理,尤其是要事瓶颈的突破问题。我们可以试想一个问题:去年我做得如何?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能想的更多的是:去年我都做了哪些事情?进展如何?其实评价去年的成效的,基本都是要事的进展情况,尤其是有突破性进展的事件。而那些常规的事情几乎记不起来,哪怕去年一年我们在这些常规事情中忙得跟驴子似的。
企业之所以要关注时间管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事大事的进展情况。我们抓住了这些要事的关键环节,设法一个个的去突破后,时间管理的成就感和充实感才会随之而来。否则,累死累活的忙一年,到头来还是会觉得空空如也。
关于时间管理的探讨,我们还是用那位大师的话来做阶段性的结束语吧——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你就再也不能把它们放进瓶子里了。